出身京城又叫这个特点鲜明的名字,而且小模样看起来确实是个帅哥胚子——好,继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标志巨星被她刷得差不多了之后,九十年代的也凑到两个了。
再次化身玛丽·集邮党·苏之后,苏韵一本满足地伸出了罪恶的黑手,捏了捏小黎程的脸。
九十年代的四大里,现在也就是年纪最小的小黎程最好“欺负”了,其他的三个年纪要么和她差不多大,要么已经比她大,实在不好下黑手。
捏完了小黎程,苏韵又看向嘉遽嘉祥两兄弟那边。
不知是学霸和学渣的天然对抗心理,抑或是潜在的大舅哥因子发动,一向比较沉默不爱管事的周新恒无声地侧身过去,硬是隔开了他表妹和嘉遽嘉祥两兄弟。
于是苏韵这戏就看得更欢快了,差点都没顾得上看舞台上梅家姐妹的粤曲表演。
一曲唱罢,苏韵就赶紧去后台“抢”人。
梅妈对苏韵的到来很是欢喜,连声问她最近忙不忙累不累,明显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听得梅家姐妹都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
“戏当然会有得拍,但是一时半刻急不来,你好好照顾她们,到时有机会的话,我带她们两个出国赚美金。”苏韵慢悠悠地回答道。
梅妈闻言,顿时欢天喜地地应下了,急忙就催促起了旁边卸妆的梅家姐妹:“你们两个动作快一点,苏苏等着的呢!”
“不用急,慢慢来,时间大把。”苏韵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歹是让梅妈识趣地走出了这个房间。
“怎么样,最近还忙不忙?她还是让你们到处跑场子吗?”等梅妈的身影消失在门后,苏韵立刻关心地问。
“比之前好多了,因为我们拍过电影,现在出场费高了些,而且每个月还有衣服利润的分成……”梅爱霜一边换戏服一边回答道。
苏韵点点头:早前借着《天生一对》电影同款原厂的东风,王家制衣厂在股灾之后的行业倒退浪潮中勉强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出品的货物不止在香江热卖,而且也跟着电影的后续上映打开了台岛、日韩和东南亚等地区的销路。
按照苏韵从前和王家制衣厂签订的条约,每卖一件角色同款,相对应的角色都有3%的利润分成;而在这些同款里面,除了双双和对对的小礼服裙和牛仔背带裤之外,就是以戏份讨喜的大梅、细梅的姐妹装卖得最好。
毕竟其他角色以及两个小主角双双、对对的衣服,都是苏韵用后世的眼光从积压的库存里面挑出来搭配的;只有大梅、细梅的姐妹装,是苏韵在精挑细选之余还加以了改良的产物。
经典的版型,款式大体相同,但又在几处细节上下了功夫,许多小姐妹、闺蜜都喜欢一起买来做姐妹装或闺蜜装。
每月一结的利润分成,多少缓解了梅家姐妹的经济压力,也好歹是给她们挤出了写作业和偶尔的休息时间。
难怪这次回来,两姐妹看着都精神些了。
心里再吐糟了梅家的极品家人一番,苏韵就带着梅家姐妹一起坐到了租下的观光车上。
等其他人也坐了上来之后,司机就拉了一下简陋的防护架,载着一群孩子去兜风——没错,这观光车就类似后世那种景区的游客观光车一样,前后左右,尽享“风”流……
还好广府地区的元旦节基本都在二十度以上,而且还经常附加阳光灿烂的温度提升,否则这么一路过来,他们这一车人得全部变雪条。
兜风踏青放风筝,热热闹闹地一直玩到下午三点多,一车人这才舍得前往附近的自助下午茶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