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回首望长安 陆尚恩 1611 字 10个月前

小杭像是看出了陆暄的疑惑,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将军,那位是张逢瑜公子。”

张逢瑜……

这名字并不陌生,陆暄回忆着玉棠打探的消息,在心里捋了捋。他是张隽书的儿子,而张隽书深得温茂信任,甚至有可能是下一任兵部尚书。

“听闻张逢瑜文武双全,”陆暄心道,“也不至于让我昧着良心给他判过。”

这么想着,她便将此事先抛之脑后,去后面的桌子前给自己倒了杯水润了润嗓子。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后,下半场也开始了。没过多久,点名官的声音便响彻四周:“三十五号,张逢瑜!”

这位官家子弟气定神闲地走了上来,行礼之后,先拿起了弓。他出箭极稳,也极讲究,能看出是京城名馆“觉武堂”的老师傅所教——因为陆暄小时候也在那儿练过,只是觉武堂的老师傅怕了这位上房揭瓦的小阎王,曾好声好气地跟陆炀说,女公子天赋异禀,自己教不了,还望将军多多费心。

想来张隽书对自己儿子也是很上心的。陆暄单肘撑着桌子,眼见张逢瑜换弓为剑,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

“根基不错,”陆暄想道,“只是不知道这金贵的少爷,有没有人跟他好好打过。”有时候,招式也会限制发挥,尤其是精于理而疏于实战的人,最容易把自己禁锢起来。

一个漂亮的入剑于鞘动作后,张逢瑜便行礼下场了。随后数十人中,还有一个名为顾昭的年轻人吸引了陆暄的注意。此人同样使剑,却与大开大合的剑法不同,没有破阵之势,反而带着缠绵之意。但陆暄清楚,此种剑法甚是难缠,与之交战,如抽刀断水,很难找到破绽。

“四十九号,顾昭,岭州人,”陆暄心道,“岭州与华越接壤,从前听霍将军说过,确有一派使剑如此,动作也与华越剑法相似,今儿我才第一次见。”

顾昭之后只剩最后一人,很快便结束了考试。冯逍宣布个人武试结束,稍作休息,午后即开始对擂。

“陆将军请,”冯逍笑道,“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有幸与您共事了。”

“冯大人哪里话,”陆暄一边跟上,一边应道,“近日兵部诸位辛苦了,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二人经过连廊,去用午膳的路上也听到不少窃窃私语,看了武试的宫人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谁更厉害,谁能拔得头筹。陆暄一路走过,听到了数次“张公子”,偶尔有人会提到“顾昭”。说来也巧,张逢瑜刚好顺路,在拐角处遇到了陆暄。

近距离看,张逢瑜更显年轻,甚至有点邻家弟弟的乖巧之感。他看到陆暄,忙退后一步,躬身行礼道:“陆将军。”随即抬头笑了一下。

陆暄猝不及防地想到了前几日长安在树下笑起来的样子,对自己这乱七八糟的思绪哭笑不得,忙抛之脑后,但对张逢瑜明显多了几分好感。

她略略颔首,张逢瑜也没多话,便目送他们离开了。

午膳虽好,却吃的仓促。没过多久,陆暄又出现在考官席位上,场内气氛明显紧张了许多,虽说点到为止,但比试毕竟是比试,更能激起血性和好胜心。一旁的冯逍负责抓阄分配每场双方名字,考生们此前并不知道会和谁成为对手,不少人都暗暗祈祷,别第一场就碰上最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