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第二天清早,李勒起身,见觉远还坐在自己身边,两眼发红,不由得问道:“你一夜没睡啊?”

觉远道:“大漠之中,危险时刻存在,我怕半夜出事,经书丢失,所以在师兄身边守护!”

李勒摇了摇头,道:“你这是何苦,太没必要!”叫人送上早餐,面饼肉干,饱餐了一顿。觉远却只吃面饼,对肉干看也不看,严守清规戒律。

本来安西将领们对他不屑一顾,反正是个死货,用完就要砍掉的,但见李勒待他不错,分发食物的马思源,便给觉远一块稍大点的面饼。

吃罢早餐,复又上路,觉远骑马跟在李勒的身后,问道:“师兄,你还没告诉我两本书的副本,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李勒笑道:“好吧,其实我昨晚是骗你的,我并不知道那两本书是《洗髓经》和《易筋经》,我连是三本还是两本都没搞清楚,要不你先告诉我这两本书的来历,然后我再告诉你我是从哪里得到的副本,怎么样?”顿了顿,又道:“当然,你不愿意说也没关系,但不要撒谎!”

觉远念了声阿弥陀佛,道:“贫僧自是不会说谎,妄语乃佛家戒条之一。”《洗髓经》和《易筋经》来历并非秘密,他便将这两本书的来历说了出来。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北魏时来到中原,驻锡少林寺,乃是中原禅宗的初祖。在少林寺驻锡时,面壁九年,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达摩离开少林后,僧人们在他面壁的洞中发现一个用蜡封住的铁盒,打开后发现盒中有两部梵文写成的书,分别是《易筋经》和《洗髓经》。

这两本书是达摩留给他弟子慧可祖师的,慧可将《洗髓经》带在身上,外出云游四方,而将《易筋经》留在了少林寺里。当时少林寺里会梵文的人不多,会古梵文的更少,僧侣们拿着《易筋经》翻译,谁知翻译之后,竟然个个翻译的都不同,竟有了几十种版本,每个人对经书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都认为自己翻译的是对的!

《易筋经》是外修之书,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所以因为版本太多,大家翻译的不同,导致所练的功夫也不同,结果就变成了少林的绝技出奇的多,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竟也能练出高强的武功。

但练习一段时间后,僧侣们又发现了问题,就是每练一段时间,人就会有发疯的迹象,俗称走火入魔,要想不真的发疯,最好的方法就是坐禅,就象达摩一样面壁,只要坐一段时间的禅,发疯的迹象就会消失。于是乎,少林武僧的坐禅和习武相辅,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直流传下来。

直到慧可祖师云游回来,亲自翻译经文,才发现原来两本经书其实一体,要前后对应着练才行!

原来,这两本经书并非是达摩专门写出来武功秘笈,而是因为他面壁的时间太长,每天总坐着,年复一年,导致血脉不通,所以他便写了《洗髓经》用来舒通经脉,而每坐一段时间,他便要起身活动一下筋骨,打打拳脚,舒解困倦,这就产生了《易筋经》。

所以《洗髓经》是内功,而《易筋经》是外功,要想练这两套武功,而不至于走火入魔,的的确确就是要用坐禅来化解心魔,因为两本书的产生,就是围绕着坐禅来的!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隋朝刚刚建立,天下不稳时,这两本经书的原版竟然不翼而飞,不知被谁偷了去,少林寺上下僧侣无不惊讶,四处派人寻找,可却始终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