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缺德。”兰陵听完捧腹大笑,“也是个办法,吐谷浑得了好处自然不好追究的太紧,高原那边对咱们来说是不毛之地,争来争去。也不划算,还不如得了钱粮来得实惠。”兰陵说到这里咯咯笑起来。“就应了你那话,咱俩这是站在这说话不腰疼,吐谷浑那边若知道咱俩打算都气死了。”

“这事你不说,我不说,反正你和杜风一伙,他出面最合适。”又想起杜风那张脸。前两天使劲朝杜家圈不少肥地,三儿子年轻轻地竟然亲自杀陇右主持,我就恨,不知道为啥,老看他不顺眼。

“理应他说。”兰陵抿嘴朝我推一把,“你就是个搅事棍,圣上没事还问呢。”学了皇帝四平八稳的样子:“哪……那王家小子最近出什么坏主意没?这小子,坏透了!”

“少诬蔑,你得为你说的话负责!”堂堂国家元首的话,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评语,就让说成这个样子,太令人伤心了。“你少朝外头说我,往后再有这种评语传我耳朵里,我就不活了!”

吐蕃啊,可怜啊,又要找粮食吃,又要满到处的抓鸟掰嘴,还得百忙中节省钱财购买内府运送过去的各种奢侈品,哦,还有文成公主爱修庙,得多大花销?土教与洋教之间,君主与首相之间,吃饱的和挨饿之间,算了,想想心里就过意不去,还要两头打人家,多残忍。

“哦,对了。”临走时冲兰陵交代道:“吐蕃那边不是部族多嘛,什么头人娃子之类的,奴隶听起来比较多,谈判时候人家若拿不了那么多钱出来,咱就折算一部分让他拿劳力顶。没看大伙最近都急得上火,那天让崔彰给救济点高丽那边灾民回来,小子还理所当然地讹我一笔钱去,没点义气。”说完,顺着黄瓜的去势,运起轻功夺路而去。

王家庄子今年大丰收,家主亲自培育的神奇种子在让农户们喜出望外,两成,多打两成粮食就意味着今年租子交完还能落下往年的全额的分量。太美了,和别庄的农户比,简直比自耕农落的粮食还多。王家老庄上的农户这几年享福了,从花露水作坊建立开始就一直受到主家的优惠,钱、粮,尤其是与众不同的鸡蛋最惠收购合同和剥棉籽纺棉线下来领取的酬劳,算下来比农田里操劳一年都合算。

逐渐富裕起来的老庄户给新并购的新庄起了带头效应,织造作坊一开张满庄子的女人就响应王家号召纷纷报名,男人在外耕作,女人也有了进项,老人家里养鸡还能落一笔,闲暇之余从主家领了棉花纺线织布补贴家用。

最得人心的主是私塾,小孩送了学堂里认俩字写写,这成为王家庄子的标志产物。世代劳作的下苦人和读书识字的文化人不管是身份还是待遇,天壤之别。如今后代有了朝文化人蜕变的趋势,先不说可能性有多大,可跟了这才二十多岁就封侯差点拜相家主大人,起码看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人有一点希望,就活了。

朝庄子里转了一大圈,庄户们都收麦收得笑成了筛子,这一提起来就是诰命夫人恩泽四方,最近二女露脸频繁,于是某些人堆里对这个年轻美貌的二夫人评价颇高,尤其是才开业不久的百货公司。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没趣,饮水还不忘掘井人,我好不容易从刘阎王眼皮下贪污点良种,不说赞颂下我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凡是功德全扣颖脑门上。一提起小侯爷,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大夫人诚心感动了曾经的流氓败家子,虽说现在偶尔也败个一两次,可没原来败得厉害了,进步,这就是进步,没夫人就没这成果。

冤不冤枉,朝荷塘边正忙活的云丫头大声打了招呼,望着延绵数百亩的荷叶,仿佛看到老四坐在藕粉堆上数钱的情景,太不和谐了。

“你着急什么?”一回来就看了颖上下忙活,管家已经画好了地界,打算趁麦收后就着手修建女工宿舍。“这麦子还没打完呢,刚说在家歇两天又折腾。”

“崔家夫人过来说了,路上也就三月功夫,刚好趁了棉花采收季节过来,不准备好,千八百人朝哪安置?”

“先朝户部上打招呼吧,既然不想落贩奴的话柄,你给人家那么多人户籍先解决了去。”

“说了,老四找过内府的管事,反正他们一起招人,咱给人家点钱就一起办了。”颖一拍手,“还有学堂,如今送来的孩子多,咱家学堂扩修一下呢。”

“你就骗吧。”还扩充,老远朝学堂看几眼,说实话,按王家几位先生的教法,送孩子上学不如送孩子参军去。“误人子弟小心遭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