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高,是江南道来的,小个子,说话南方口音比较重,和北方同事交流起来不顺畅。程初入学时候就没打算在农学学个什么出来,也就没打算和老师有深入地交流,自己跑去挑了这个小个子老师当辅导员。道理很清楚:我听不懂他说啥,学不好别人也没办法笑话。
话是这么说,但程初对师长还是很尊重的,师生关系处得融洽,高老师收了这么有身份的学生也觉得面子有光彩,虽然笨点,也在各方面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比我这个师兄尽力得多。只要这学生开口,老师当然要尽心尽力,恰好这老师喜欢吃荸荠,背井离乡来到首都工作也不忘记从家乡带点试种,竟然成功了。
高,这姓太好了,高啊。不但这荸荠来得恰到好处,还建议程初将丘陵改造成梯田,说这里土质很好,只要改造梯田就能有产量,虽然比不上底下有灌溉渠道的良田多,但相对人力物力消耗也少了许多,下种后只用祈求老天风调雨顺就行了。
“好。”拍了拍程初肩膀,“这高老师不错,你好好对待人家,就光这见识就比我强太多了。”
程初想点头,没敢,光傻笑。自己傻学生开窍了,可能比别人晚点,不过也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六个……哦不,取了俩塞回去。四个荸荠摆放丰盛的菜品前,颖好奇地拿了个近视眼一般地打量,朝二女扬了扬,二女无知地摇摇头,俩人干瞪眼。
“丑玩意,怎么就没梨的样子?”听程初叫地梨,我入乡随人俗地给颖解释一遍,此梨非彼梨,颖试了几次没敢咬,鼓励二女先来个。
“什么大事情。”老四很有经验地抢过一个一口两半,嚼得脆生,奶白的汁水横溢,一股清新的甜香发散开来。“好吃!”说着就顺势又捏了个握在手里。
赶紧抢救,颖和二女一人手时塞一个,“看,老四没事,你俩尝尝,快。”
“嗯。”颖学了老四模样咬了口,慢慢咀嚼几下,等味道化开了才知道是美味,再一口,“没核呢,比梨吃起来还脆,甜。”
二女想去掰老四手里那个,老四悠然一张嘴,没了,一人包办一半,嚼得也比别人时间长久,还朝二女挑衅地挑了挑眉毛,嘲笑二女和颖,“看,先让你俩吃的,动作慢了怪谁?”拧脸朝我问道:“姐夫,什么地方买的?不说多买点,明我去拉一车回来。”
“省省,全京城就四个,你吃了一半了,我还没尝什么味道呢。”夹了筷子菜,学了老四嚼荸荠的样子吃得轰然作响,“没了,想吃等明年吧。”
“四个啊?”颖有点惊讶,二女不情愿地朝老四脖子上戳了一下,一脸不乐意,“可值不少钱吧?”
“程初教敬的,他准备今年先种几十亩,明年就多了。”
“怎么不说让咱家跟了种呢?就刚那个味道,又是打春头上的新鲜水果,别说当梨卖,就当银饼子卖都有人要。”颖有点不甘心,“回头就找程家夫人说说去,和他家一起种。”
“烂泥地里的东西,云家说不定能种,咱家不成。”想美事呢,麦地里种上试试,过两天就能当肥料用了。
“怎么金贵的东西都出了烂泥地里!”颖听我一说就泄气,不忿的敲下筷子头,委屈道:“还叫我们这些守了好田好地的本分人活不活了?”
这怪谁,凭什么说种滥田烂地的就不是本分人了?很奇怪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解释,好田好地的本分人比滥田烂地的本分人少,至少本分人不会拿自家的盐碱地交换人家的高产田。“说话凭良心啊,小心老天爷扔雷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