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论农学的背景,光是这学监、少监的名号就让大批学子趋之若鹜。有机会去农学,一旦学出来抬头挺胸的自称宰相门生,是堂堂兵法家、算学王家侯爷手底下调教出来的人,光这资历就能唬家乡父老个跟头,至于过不过春闱的事谁还敢追究?
农学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功绩让刘仁轻有提出扩张的底气,甚至没等刘仁轨向上面提出这个议案前已经有人提过这个意向了。曹老伯赶在老刘前面就向圣上递了奏折,建议在如今的基础上将农学的规模扩大,这样不但能让更多难以成就功名的学子走入农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还给国家日益兴盛的基础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国之根本,不能掉以轻心,农学更是重中之重,工部愿意为农学的发展提供一切便利,大唐兴盛从农学抓起云云。
老家伙不愧是多年官场上混迹下来的老油条,觉得曹老伯为人比我圆滑得多,不管是工学院还是农学院,都是挂了工部的名号。能在刘仁轨和李敬玄两个死对头里左右逢源就能看出曹尚书在李治、武面前都吃得开,该捧的都捧,该不得罪的都不得罪,看来我得拜师学艺。
为了配合学院的扩招,刘仁轨专门给我放了几天假重新规划下新的管理办法,正爬了书案上重新细分农学里的学科。绞尽脑汁地按后世学院学科制度订一个新的教学计划,颖忽然抱了九斤转进来。“幼学的几个先生托管家给您捎个话,说是想从您手里得个去农学的荐举,您觉得呢?”
幼学的几个老师都是落榜的考生。作为士人不甘心一辈子在教学岗位上混吃等死是正常的,可他们一走这学校的孩子谁来负责?如今家里学堂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模范小学了,十庄八店的孩子都指望了这地方学点文化呢,忽然没了老师不是成了笑话?
“尽量留下,要不工钱上……”放下笔,揉揉太阳穴,有点为难。士人最不爱听的就是工钱,人家认为这是对他们身份的不尊重,给老师酬劳的时候很特殊,得拿红巾子裹了,整齐地码在托盘里端过去。端盘子的人身份还不能低。按规矩得家主亲自送去,平时都是颖送,怀孕后改了管家去,现在好,人家打算辞职了。“要不把工钱改成供奉吧,几个老师都按了咱家几个老人的供奉算,这样身份上也不差多少。”
“那得您去说。”颖皱皱眉头,能听见她心里打算盘的声音,“这可是大价钱了,按供奉,周医生半年得八贯,家里往后有了男孩还得算半个,这一下增添这么多,一年下来百十贯都挡不住呢。”
“咱家出了,我去说。”既然搞了学堂就别省这点投资,家里这些老师人品都是顶齐得好,又搞了这几年都有经验,放农学里不一定能显出本事,可在幼学里个个都是劳模。“你别心疼这点,咱家里不比以前,既然想留这点名声就别省这点小钱,学学人刘仁轨,老命都不要了。”
颖扑哧一笑,“还真是,下了这本钱,真打算让九斤往后上幼学呢?”
“本该的,往后九斤就上幼学,没说自家办了学堂不让自家孩子上的。”摆摆手叮咛道:“请那几个先生到书房说话,拿了我了帖子去,不怠慢。”
颖皱鼻子给个怪脸,出门传了下人过去请了,靠了书桌上翻看我录的资料,“别太累着,您可不是操劳的人,该有的事尽量交给属下去办。”
“我起个头就好,剩下的别人干,就忙几天。”抬头笑了笑,怀里掏了几串小银器递给颖,“都忘记了,几个舅舅托孩子私下送的,给九斤带上。”
颖接过去打量几眼,“张家人也是,送个银器都偷偷摸摸,也不知道该不该盛这个情。”正说着,下人跑来报告,说张家后生求见。
这不,关中地方邪,说谁谁到。来的是三舅的孩子张馥,三个堂兄弟里最聪慧的一个。一进来先给我行师礼,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赶紧让起来坐平。张馥一点没有走亲戚的样子,一口一个少监叫得人不舒服,平辈之间私下交往却弄得和办公一样。
“学生兄弟三人才综合了几种织造机的长处新画的机图,还请少监过目。”
茶不动,椅子也不坐,端端正正地站了案几旁摊开一打图样,“学生已经私下里尝试过样机的工效,虽说还有不少瑕疵,但总体能将织造的速度提高一些。学生家中条件有限,不若少监按图纸另起一套在作坊内尝试一番,也好让学生有个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