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话说这里我就不必劝了,张馥心里有底,已经盘算的好的,没必要婆婆妈妈和个媒嘴子一样。话谈着谈着就顺到工部的成果上,燕翅连弩,东西我没资格见,这属于国家机密,可从张馥话里能听出来厉害。

单兵弩,三十步开外竟然能穿透半扇子猪肉,太恐怖了,和提了把手枪没多大区别。这创意得感谢游荡在唐帝国边境线上地那伙不得好死的捕奴猎人,一队十多个人竟然能押数百名劳力回来,在没有热兵器防身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利润和风险成正比,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些人玩命装备自己的同时还不能违背朝廷的民间武器禁令,长刀长戟要被治罪,超过标准的长弓弩更是大忌。别说你是猎人,猎人也不许用制式武器,弓翼的长度就是衡量良民和乱匪的准绳,就连公侯将相出门围猎也得依照法度行事。

短弓劲力不足,没有威慑力;短弩嘛……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认为出现短弩是不可能滴。首先是结构复杂,小弩机对工艺要求严刻;再就是现有材料和发射原理不允许弩机过小。和弓的发射原理稍有区别,长弓是硬稍软臂,既考验两翼的弹性,又需要弓弦的张合力,两厢有个弥补,对工艺要求不高。

弩不同,讲究硬弦软翼,就说弦要结实挺硬,几乎放弃弹性,激发那一刻的爆发力全由弩翼供给,用什么材料制作弹性好又耐用的弩翼成了最大的难题。

传统工艺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木翼加上金属消息,为了达到满意的弹性,只能将弩机做长做大。就算不考虑武器禁令,这样的木弩也经不起捕奴团那帮杀才折腾,即便是单兵弩,使用起来也极不方便,没等你这边设置好,劳力以暴动先被生吃了。

环境改造人,为生计所迫,一种精致巧妙的邪恶武器诞生了,钢翼弩,小于国家规定标尺的大威力远程武器。民间打造的软钢良莠不齐,没有统一标准,也不成规模,想得到一把好的钢翼弩那不光是价钱的问题,还得靠运气。

陇右就有这么一个好手艺黑心肠,为捕奴团提供军火的老工匠,手下养了数十名弟子拼命的捞钱。张馥说我是没见这老家伙,见了就想提刀给剁成肉馅,面目可憎就不说了,贪财如命到不畏生死。拿到大牢里还惦记人家谁谁交了订金,东西还没造好呢。和牢头商量是不是把他的工作器械搬了牢里。让他在劳改期间还能发挥下余热,不能给他的黑作坊信誉摸黑之类。

很有个性,李敬玄发现的人才。哪知人还没押运来自己却接到调令,临走还没忘给张馥交代,来了后一定要善待这老不死的云云。

老头一来就不认生。说不用善待他,不用把他当人看,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全国统一定价,童叟无欺。张馥亲自规劝,反复说是为国效力,国家绝不亏待功臣。将来不必混黑作坊,只要成功,您老就是天字第一号地名匠。

老头不让步。说小娃娃说了不算,得让朝廷和他签字据,免得用完不认账。而且工钱得天天结算,多给可以,少给拼命,而且家传地手艺不外泄,休想从他手里得一点好处。

就这种人,软硬不吃,尤其不怕死,拿他没办法。先把从他作坊搜缴的半成品作一番调研,都是专家,结构原理一看就通,可这软钢锻造工艺是个问题。而且发现老头造的这些个弩翼不像是千锤百炼地短打出来,最令人惊奇的是,将数片头厚尾薄的翼展放一起对比,尺寸几乎没有偏差。

“那你来问我就好了,何必问他。”钝切技术而已,历史博物馆里专门拿出来显摆,说老祖先如何如何厉害,老祖先厉害有啥用?在没有车床的年代里,钢具成型后的精密切削是个难题,尤其热轧钢类层流冷却的温度难以控制,拿捏一个适当的温度二次成型、并进行精密加工是个关键环节。其实这个难题早在隋朝就被解决了,使用加热后的生铁磨具对冷却中钢坯做成型钝压,生铁模具内外槽温度不同,槽内的留在部分是正常冷却,留在槽外地该切削部分则是急速冷却,内外钢质的延展度不同,又压出了断槽,成型后稍微那扳钳一夹就分离了,棱角这么一打磨,就和车床上下来的没多大分别。

张馥双掌一合,惊道:“这是为何?”

“为何为何?”

“您为何知晓削切秘法?”见鬼一样地眼神看着我,看的人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