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城郡守傅燮弹劾段颎的奏章,刘宏有些头疼,毕竟傅燮是个不可多得的治理型人才,而在他的设想里,也是由段颎来进行破坏,傅燮进行重建,段颎只是按照他的意思在破坏凉州羌人的社会结构。
最后刘宏将傅燮的奏章放到了一边,这件事还是等凉州稳定下来,再让李膺去和他解释一下好了,刘宏现在关心的是接下来对东羌的经略,毕竟整个高原地区关系着帝国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虽然高原的气候和地形恶劣,但是刘宏依然希望能将高原置于帝国的统治下。
“这事得慢慢来啊!”看着身后巨大的地图上的高原地区,刘宏最后叹了口气,现在的帝国还不够强,眼下就只有先着眼于凉州的稳定问题。
半个时辰后,刘宏出现在了内阁省,现在他觉得是时候和七位宰相谈一下一些平时被人忽略的问题了。
“这是朕让华佗等人写得一本关于防治瘟疫疾病的书籍,朕希望能在各地得到推广。”刘宏让身旁的宦官将华佗等人写的书籍一人一本发到了七名宰相手里。
七名宰相很快翻看了起来,对于里面诸如‘水要煮开了喝’‘进食前要洗手’等等都是一头雾水,不过当他们看到华佗等人在其下注释的原因时,都是皱起了眉头,虽然他们不太懂华佗他们所写的致病之因,不过很显然如果按照他们说得那么做,普通百姓得病的几率会下降不少,再加上这样做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因此几人都是同意了下来。
“拿上来!”刘宏再次让宦官拿上了准备的事物,两个红色的托盘里,放着用棉花纺织出的棉布和制作的御冬棉袄。
“这是驯化的西域野棉花所制的棉布和棉袄,朕希望从明年开始可以在各地大规模的种植。”刘宏让宦官将棉布拿给了七名宰相面前。
很快,七名宰相就意识到面前这种棉布对帝国的百姓意味着什么,这种布匹完全可以取代原有的麻布,而且其制成的棉袄也能让帝国的百姓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对于七位宰相来说,将中原过多的流民迁徙到帝国的南北两端是解决帝国目前危机最好的办法,而对于帝国来说,向幽州和辽西地区移民无疑是稳固北疆的政策,比起移民南方更具备多重意义。
“陛下,此种棉花产量如何?”杨赐等人立刻询问了起来。
刘宏倒是没有亲自解答,而是让负责农业研究的几个学者亲自来给几位宰相解释,而这种方式几乎也成了内阁省讨论事情的惯例,太学各学科的学者几乎都挂着博士的头衔,一旦宰相们遇到某些问题,认为底下的技术官僚不牢靠的话,可以随时征召问答,而刘宏则在自己身边也保持着一支专业的学者团体,轮流在宫内当值。
在几位农业学者的解说下,七名宰相虽然对棉花的产量略有不满,不过既然这些学者已经说了,他们会继续改良品种,而且其产量超过原本的丝麻,也足够让他们通过在各地推广棉花种植的政令。
刘宏再次让宦官拿上了准备的东西,而这一次居然是产自南方的菘菜(即大白菜),对于七名宰相来说,这种菘菜他们也不是太陌生,至少天子曾经宴请他们用膳时,尝过这种南方的蔬菜。
“除了棉花,太学的博士们还培育出了新的菘菜,可以在北方种植,若是贮藏在地窖的话,可以在冬天也吃上这种菘菜。”帝国北方的冬天一向缺少新鲜蔬菜,对刘宏来说,要提高人口素质,吃这一块就必须抓起来,以帝国现在的现状,让普通人都能吃上肉食似乎不太现实,但是蔬菜和水果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哦,这种菘菜能在北方种植了。”对于尝过菘菜味道的宰相们来说,天子的这个消息似乎更让他们动心。
“不错,现在农学院正在培育更多的新作物。”刘宏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他还谈什么扩张。
“所以朕希望能在今后加大对太学的投入。”刘宏看着七名宰相道,现在他已经将国库和内库分开了,今后帝国的税收都将由内阁省进行支配,而他私人的收入则归入内库,如果他要营造宫室和非国家工程,一律自己掏钱。不过就目前而言,都是刘宏在用自己的钱在补贴太学各学院的研究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