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流和超一流之间的差距,看着擂台上分开的两条人影,刘宏心里暗道,赵云只有在战场上才能真正领悟并突破百鸟朝凰枪的极限,到那个时候他才真正有资格和吕布一战,杀戮和战斗永远是武人最有效的修炼。
在刘宏,童渊等人眼中,看上去不分胜负的吕布和赵云,其实是赵云败了,只不过吕布最后一击留了手而已。这一战对赵云的成长来说很重要,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吕布之间的差距,而原本因为没有对手而沉寂的斗志也开始灼烧了起来,打败吕布成了他奋斗的目标。
“朕先回宫了!”见证了吕布和赵云的一战后,刘宏忽然不想再继续逗留下去,直接离开了已经沸腾的英雄楼,不出意外的话,第二天雒阳城里就会传起赵云这个白衣银枪的英武少年郎的事情来,现在雒阳的报纸可是最喜欢这类消息的。不过这样一来,赵云恐怕会被吕布这个大舅子操练得更惨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不择手段。
雒阳城外,一处隐秘的庄园内,南华带着手底下的方士们将青州运来的海盐精炼以后,在里面掺入起他们过去炼丹时用的铅汞,当然混入食盐里的量绝对不会被人发现。
如今整个帝国的科研体系在刘宏的规划下,分为了三部分,最大的自然是太学这所帝国类似后世综合大学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者分为各个院所研究百家学问,在总结了帝国之前一千多年的知识体系,再参照刘宏给出的他所记得的小学到高中部分的数理化等资料以后,目前帝国的学者们已经编出了一套完整的基础学科教育体系的书籍,不过眼下市面上普通人可以购买到的也仅限于初中以前的书籍。
在太学里,帝国各地的学者只要通过审核就可以在太学拥有博士或教授的称谓(全是古代就有的称谓),可以得到朝廷拨下的专门款项用以进行研究,而眼下这一政策只对百工以及实用技术类的学者开放,至于众多研究儒学经义的学者则享受不了这个待遇。
而依托太学的太研院,则是聚集帝国顶尖的学者和工匠,按照刘宏的一些构想进行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研究,同时拥有最严密的防护力量。
而太学和太研院以外,便是属于刘宏私人工坊名下的研究院,这里面大多数是在研究一些利于立刻转化为实质性生产力的技术,当然除此以外,这些地方有时也会进行一些不方便外人知道的事情。
在原本历史的轨迹里,南华应该作为张角传说中的师父而存在,但是当刘宏在建宁三年以后发布的征召方士令中,这位年近四旬的方士出现在了刘宏面前,由于沉溺于各种丹药学中而忘了本名的他以南华之号在刘宏手底下的方士中和左慈,于吉并称三仙,三人各有所长,但是南华的性格最为阴郁而且狠辣,喜欢进行活体研究,以测试各种开发的药剂,对此刘宏并不以为意,反而为南华提供了大批外族奴隶以供给他进行试验,为此南华成了他手底下进行在帝国传统里被视为各种不人道医学研究的头号方士,而和南华一起的那些方士也多少在精神方面有些偏执,可以说在这处庄园里进行医学研究的方士全是漠视生命的冷血者。
很快数千斤的盐里面全都混入了微不可查的铅汞物,对此已经熟门熟路的一众方士做得已经颇为利索,对他们来说将海盐精炼以后混入这些东西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作为研究丹药出身的南华当然知道铅汞对人体的坏处,不过他不是个喜欢寻根探底的人,这些食盐天子究竟要用在什么地方,和他并没有太大关系,他所关心的只是这个月的奴隶什么时候到,他研究的几方药,都需要临床观察,进行活体试验。
在南华所在隐秘庄园里的医学用奴隶,基本上大多都是被南华等一批方士用于感染常见的传染病后,然后试验各种药剂,以便开发出各种用于治愈传染病的药方,当然也有个别几个心里近乎变态的方士会进行不人道的研究,对此刘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他不喜欢这种行为,可是看在那些方士为帝国贡献了可以拯救无数人性命的药方上,他最多只是让南华告诫他们不要把人命当玩具玩,他们的研究最起码得对帝国有益处,否则他不介意清理掉他们。
夜晚,南华所在的隐秘庄园外,刘庆征带着自己的人将那批贩去草原的食盐装上了随行的车辆,作为帝国密谍司的一名探子,刘庆征以商人之名在草原和帝国两头跑已经将近五年,同时也是鲜卑人相信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商人,一直以来都是鲜卑人食盐布匹的供应商之一。
半个时辰后,数千斤食盐都上了车,刘庆征不敢停留,带着手底下的人赶着车队离开了庄园,去不远处的一处村庄落脚,然后将这批食盐和其他物品贩到草原去。
这些加入铅汞的食盐贸易,帝国已经通过所属的密谍司培养的商人密探秘密进行了两年多时间,通常都是错开来进行,像刘庆征他们并不是每一次都贩卖毒盐,往往是三四次里面轮着一次,而贩卖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当然鲜卑人绝对是其中的大户,其他如高句丽,三韩,扶余,凡是帝国长城圈以外的国家都在这种贸易中,加了铅汞的食盐,在五六年里是无法察觉其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