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官声评定绝不是老百姓说你是好官就能评上的,刘宏相当不喜欢古代所谓的某些好官标准,你再清廉正直,老百姓一贫如洗算什么,他要的是有本事的官员,不但能持身守正,更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刘宏定下的标准绝对是高标准,不过他也不会让手下的官僚觉得那是无法完成的事情,现在他也觉得是时机成熟,开放一些掌握的技术时候,而这时候他选择的是纺织业和制茶叶,至于农业方面,从一开始就是毫无保留。
七年的发展,刘宏手底下的刘氏财团在制度上和后世的集团公司毫无两样,在刘宏看来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在古代立刻起到大作用的,无疑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当然这些管理制度完全套用在政治上基本上和自寻死路差不多,但是用来在古代建立商会财团则是绰绰有余,只不过要这样做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大量能够读书识字写字的人员储备,即使以他的天子身份,也是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财团的架构和人才培训。
当刘宏决定开放手里的一部分技术时,他自然没有高尚到愿意免费让帝国各地的豪强来分享,而是选择了股份制,由于有着操作大运河一事的资料备案,刘宏对于整个帝国拥有强大资本的豪强世家一清二楚,而对于其中的合作人选也自有主意。
由于刘宏开放大运河五十年收益权里设下的可以异地购买份额的政策,此时帝国各地运河经过地区,财力雄厚的豪强们都是结怨颇深,几乎是互相拆台式的恶性竞价购买,让帝国的财政这几年大幅盈余,再加上从鲜卑,南匈奴,东羌得到的二十多万奴隶,才让内阁省有底气上马北方新一轮的道路建设。
帝国此时的豪强也隐隐有了区域性的联合敌对态势,比如中原财阀集团一家同时扛上了江东财阀集团,北方财阀集团,关西财阀集团,由于中原自古就是帝国的腹心精华之地,因此其余三大地区的豪强富户往往会联合起来对付这些视他们为土包子的中原豪强,当然在大运河个别河段的竞争里,刘宏名下的刘氏财阀才是最强大的一家,没有人能在价格上压得住刘宏的出价,因为他本就是故意送钱补贴帝国的财政,他虽然坚持帝制和个人独裁,但是对于过去家国一体式的财政制度却是深恶痛绝,因此不惜在将国库和内库分割后,半公开地宣布了刘氏财团的存在,同时更是公布了刘氏财团每年向帝国缴纳的税额,以示公私分明,向帝国的官僚暗示,就算他是天子,照样要缴税,所以你们也一样,也亏得他是在汉朝,即使这样干也不会招致太多非议,要知道历史上的汉灵帝可是公开在皇宫里做买卖,直接卖得就是官职,连‘三公’也照卖不误。
当各地财力雄厚的豪强们接到刘氏财团在各地的人员给他们送来的请帖时,都是兴奋了起来,他们早就垂涎于刘氏财团所掌握的各种垄断技术,只不过刘氏财团的背后是天子,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造次,才只能硬生生地忍耐着。
刘宏选择此时开放手里的技术,一来是此时帝国政局已经彻底稳定,帝国的军力足以保证边境的安全,二来就是困扰帝国的流民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剩下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农业技术的飞跃式普及更是让帝国的粮食处在充裕状态。当然刘氏财团已经在各地建立了一个销售网也是主因之一。
随着帝国军事力量的全面复苏以及增强,刘宏可以保证帝国内部的安稳和平,再加上政治清明,老百姓手里的余钱很快就会积攒起来,这时候就需要拉动消费,同时将那些造福于民的技术扩散出去,在刘宏的个人信条里,有一条是他当上财阀掌门人以后才确立的,那就是要赚钱就要赚富人的钱,所以他打算开放技术以后,靠着刘氏财团那隐藏的皇室御用属性做高端,只赚豪强富户的钱,至于普通大众,就让那些豪强们激烈地竞争去吧,帝国六千万人口的庞大市场,足够他们分食的。
汉元三七七年的年末,帝国从南到北的大豪强们都是准备行装,踏上了上雒的路途,谁都想要在这一次的技术份额购买里分上一杯羹,为此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有合股制的模式在,一些豪强们打算联合起来对付实力雄厚的大豪强,现在的他们并不担心对手能借用官府的力量来打压他们,因为如果他们敢这样干的话,无疑就是得罪天子,而得罪天子可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除了各地财力雄厚的豪强,雒阳城里那些有显赫官职在身的世家也是调集了家族所有的财力,打算加入到这场技术资本的盛宴里去,比起那些豪强来说,这些世家官僚们更清楚这其中的好处,在大汉本土以外可是有着无限大的市场,等到帝国收拾完鲜卑,把北方彻底稳下来西进以后,才是他们大赚的开始。
第一百二十五章 经济为先
汉元三七八年,当春雪开始消融,来自帝国各地的豪强们都是陆续赶到了帝都雒阳,由于地域的关系,这些豪强们也都各自形成了集团,而刘宏靠着过去罚没的宦官集团在皇宫附近的房产再次赚了一笔,而越来越注重实利的内阁省则计划着在帝国剧院落成后,索性让工部和太学的土木工程的学者做个规划把这些房子拆除,兴建帝国酒店以用来盈利。
对于从帝国各地赶来的财力雄厚的豪强们,雒阳的帝国官僚们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敌意,因为此时的豪强意义已经和过去悄然发生了变化,首先过去的豪强几乎都是累世高官的豪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有着左右朝政的能力,但是自孝桓皇帝利用宦官打击豪族以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豪强就渐渐消亡,刘宏登基以后也没有给这些豪族东山再起的机会,帝国如今的豪强,只是在地方上拥有雄厚的财力和一定影响力,当他们不能和权势相结合,面对强盛的中央政权,基本上没有抵抗之力,再加上刘宏也没有实质上对他们做出限制,不过是重振帝国的法纪而已,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日子依然和以前一样。
徐州的糜家是帝国有数的豪商,在徐州也算是地头蛇一样的人物,不过糜家的影响力也就局限于小半个徐州,再加上这些年来刘宏整治吏治,像糜家的这样的商人豪强一旦不能和官府构结,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实力,不过糜家自有他们的门路,自从和刘宏名下财团在徐州的分部搭上关系以后,糜家就老老实实地和将自己所掌握的一部分商贸渠道和资源让给了刘氏财团,以此换取了和刘氏财团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刘宏此次发出的请帖里,糜家拿到的是少数人才能得到的金色五爪龙印的请帖,在上雒以后,算是赚足了面子。
糜竺是跟着父亲一起上雒的,而这也是他父亲向全族确立他下代家主的地位,此时的糜竺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平时也开始打理家族生意,这一趟他父亲带他上雒,主要便是因为这一次他可以见到天子,虽然只是一个渺茫的机会,可他父亲还是希望能够博取天子的好感,为他铺平仕途的道路,其实若不是糜竺年纪太大,他父亲是无论如何也会想办法让他加入细柳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