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剧院,绝不只是一座简单的建筑而已,因为是封闭的环境,再加上刘宏将演出时间定在夜晚,那么要让所有人看清巨大舞台上的表演,必然用使用光源照亮,而这任务自然落在了左慈这些帝国方士的肩上,于是那些原本行走于江湖,靠着幻术行骗的方士在左慈和太学研究光学的学者带领下,利用折射原理为帝国剧院制作了原始的舞台灯光系统。
在刘宏致辞的时候,左慈就亲自负责着剧院大厅两侧的方士调整巨大的反光镜角度,将光芒打在他身上,以便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天子。
可想而知,这对前来的豪强,官僚,以及贵族女眷的震撼有多么巨大,谁都为着眼前发生的光影奇迹感到惊奇,当最后刘宏在致辞结束后,朝他们微笑挥手的时候,过了半晌才想起一阵‘万岁’的呼声,对他们来说,这一切奇迹都源于天子。
过了很久,欢呼声才安静了下来,而这时舞台两侧,原本属于御用的乐团鱼贯而出,两个百人的乐团坐在了两侧空出的座椅里,架好了手中的乐器,这时在座的人群里平时爱好歌舞的一些人都是看着那些前所未见的乐器发起了愣。
三层右侧,属于太学学者的包厢里,蔡邕看着上场的乐团,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自从创制出戏剧以后,他就将精力全部放在了音乐和文艺上,从天子的那些奇思妙想里和帝国的乐师们制作了无数美妙的乐器,想到这里,他不由看向了中央包厢天子的所在,如果整个帝国还有谁能让他在音乐上甘拜下风的话,就只有天子了,今日剧目所有的乐章全是他根据天子提供的曲调谱出来的。
和父亲一样,喜欢音乐的蔡琰也出神地看着刘宏所在的方向,虽然年幼,不过自小跟随蔡邕的她已经极有主见,在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难以磨去的影子。
当两侧的乐团奏起急促而催人的乐声时,舞台上鲜红的大幕终于拉开了,而这时雄浑的旁白声响了起来。
建初元年,三月,帝国西域,匈奴大军发动了奇袭,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陷了车师等国,接着招降了西域北部的焉耆等小国。
伴随着旁白声的落下,台下的观众们看到了巨大的舞台上让他们惊愕的一幕,在那一刻他们以为自己亲临战场,舞台上,三百人穿着各异的盔甲,持着刀剑,展现出了一幅惨烈的景象,接着他们看到了帝国刚上任的西域都护陈睦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下战死,至死没有一人投降。
这短短的一出戏,便已成功地调动全场人们的情绪,乐团凄凉悲楚的曲调响起,而这时舞台上也进入黑夜,在乐声中,舞台上已经被迅速清理干净,而这时远处负责灯光的左慈则是指挥人手营造出了日升的效果,而旁白也再次响起,不过声音却已变得悲沉。
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而这两只部队都不过才几百人而已;一旦这两只部队被消灭,匈奴军队便可以长驱直入山南,而帝国,将失去整个西域。
看着在初升的日头下,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关宠派出了求援的信使,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在黄沙背景下逐渐消失的斥候,而这时让人绝望的低沉乐声响了起来,舞台上,匈奴军队出现了,他们包围了关宠和他麾下的帝国士兵,接着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开始了,在方士们操纵的灯光下,人们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看着帝国的军队在西域的孤城不分昼夜的战斗,直到全部战死。
当悲凉的音乐再一次响起,舞台上陷入黑暗时,舞台下已经响起了咒骂声,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女眷的低泣声,这时整个剧院内气氛已经压抑到了极点。
虽然在刘宏眼中,这出近乎历史话剧的剧目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他却仍不由得由衷地赞赏负责这出以真实事件改编剧目的蔡邕,这出戏已经征服了观众,在这个时代,一切已经做得无可挑剔。看着已经看得出神的皇后和几位贵人,刘宏招呼了张让一声,悄悄离开了,今日这出戏,他也要扮演一个角色,而且非他不可。
舞台上再次亮了起来,不过布景的天气已经变成了阴沉的天气,左慈带领的方士们调出了完美的舞台灯光,而这时压抑中隐隐带着激昂的乐声响了起来,随着旁白声,舞台下的人们知道戊己校尉耿恭依然存活后,都是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
舞台上,随着雨声的出现,人们看到了,耿恭乘着大雨,带着帝国军队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突击,而这时原本压抑中带着激昂的乐声爆发出了最高潮,伴随着乐声和舞台上的厮杀声,台下也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