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就在枢密院的武官们用最快的速度赶往皇宫的时候,内阁省和六部的文官们被鼓声惊醒后,都是忙乱地穿着朝服,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在典韦奋力地擂鼓下,半个雒阳城的居民都醒了过来,一开始还有人叫骂,可是等发现鼓声是从皇宫传来的,都是没了声音,一些好热闹的更是直接批了件衣服出门打听起消息来。

细柳营和羽林军团里,所有的军官和士兵也都是激动了起来,登龙鼓轻易不响,一旦响了便是天大的事情,联想到最近鲜卑人在长城一带的异动,所有人都是振臂高呼了起来,他们是如此地期待战争,自从建宁元年那场属于前朝的平叛战争结束,帝国便再无大战,这让心里充满建功立业渴望的帝国将士们无比渴望战场。

建宁以来不断增高的军费,让帝国出现了针对的声音,不少人都认为帝国给那些羽林军团的士兵远超历代的军辎并不值得,这让每一个帝国军人都想用一场场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当典韦放下鼓槌时,还显得意犹未尽的样子,而他不远处的张让已经是脸色苍白,差点喘不过气来,见典韦敲完三十六鼓后,他连忙带人封了登龙鼓。

半个时辰后,建章宫嘉德殿内,文武百官都已经到齐了,在进殿前他们都是知道清晨有凉州的紧急军报送抵皇宫,很显然那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文武百官排好队列鱼贯走进了大殿,落座以后,在司礼宦官嘹亮的声音里,他们向帝座上的天子行了参拜之礼,接着正襟危坐。

“今日登龙鼓响,召集众卿,是因为大汉的威严被践踏了。”刘宏环视着殿内的文武百官,举起了手中的奏折道,“鲜卑和西域各国联军十三万,分兵两路,一路围高昌壁,一路围轮台,帝国八千将士危矣。”

刹那间,大殿内一下子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谁都没想到西域各国居然会和鲜卑结盟,一同向帝国发难。

刘宏看着默不作声的文武百官,将手中的奏折重重地掷在了地上,“西域各国不但杀死了大汉的商客,就连朕派去的传道士也杀了。”

刘宏的话让文武百官们都是心里一跳,虽然道教在帝国内部只是一个普通的宗教,接受朝廷管辖,可是名义上却是国教,那些传道士更是帝国派出去行教化之事的,杀他们就等于向帝国宣战,这就像以前那些西域国家截杀帝国使团是一样的。

必须进行军事报复,否则大汉颜面何在,还谈什么不世霸业,几乎是瞬间,每个人心头都是升起了一样的念头,而这也是帝国的传统,西域不知曾有多少小国便是因为蔑视帝国的威严而被屠城灭族,又不知有多少像陈汤,班超这样的人名扬天下。

“西域番邦,竟敢蔑视天朝,臣请陛下发兵,讨伐车师诸国,以彰大汉威仪。”内阁省中,杨赐作为文官之首,伏身奏请道,枢密院虽掌军事,可是这开战却还是要他们内阁省通过,眼下天子已经态度明朗,更何况西域一日不灭,帝国日后的宏图霸业便难以展开,如今西域各国勾结鲜卑,杀帝国传道士,正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随着杨赐的奏请,其余六名宰相也都是伏身在地,高声道,紧接着大殿内,帝国的文官们都是高呼了起来,对于战争,这些刘宏一手扶植的官僚们丝毫没有畏惧之心,的确过去帝国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很难说得清得失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他们相信,以天子的手段,西域一定会能为帝国带来利益,而他们也将从中分一杯羹。

段颎看着那些都是高呼请战的文官,不由心里感概万千,就在八年前,当凉州发生叛乱时,朝会上的文官还会为了是否发兵讨伐而争论不休,而现在帝国的军队是要西出玉门关,却没有一个人反对,反而似乎一直都在期待这场战争的发生。

“司马防,拟诏。”看着身前伏倒的文武百官,刘宏朝司马防道,正式下达了西征的诏书,鲜卑人的突然发难,让他提前发动了征服战争,并州和幽州出现的鲜卑大股骑兵,从一开始就是疑兵,为的就是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北方,西域才是鲜卑人真正的目标,只要占有西域,鲜卑就能得到铁器和赋税的补充,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檀石槐便是趁帝国衰弱时,夺取了部分西域,使得鲜卑达到鼎盛,若不是他死得太早,恐怕黄巾之乱时,鲜卑大军便可以饮马黄河,重现匈奴极盛时期的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