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计划,当刘宏向李膺和段颎还有一众将领说出时,几乎所有人都被吓住了,因为他是这个帝国的天子,六千多万臣民的皇帝,如果他出事,那么这个国家将陷入动荡之中,因为他并没有子嗣,那些普通的士兵可以单纯地信仰他,但是他们不同,作为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他们绝不希望看到自己冒一点险。
尽管段颎和李膺最后认可了这个计划,可他们还是觉得天子应该离开敦煌,这里有他们就够了,最后还是刘宏动用了身为皇帝的威严,才压下了他们的建议。
刘宏并不觉得自己在进行军事冒险,虽然敦煌城里只有近三万的主力军团部队,可他们却是整个帝国军队中的精锐,不说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一直在凉州的十一军团前身就是他登基以前帝国最善战的凉州军,从来都是一支以凶悍著称的军队。更何况现在他手上还有着吕布,典韦,赵云,关羽,许褚,张飞,这些日后赫赫有名的将星,虽然他们还没到独当一面的地步,可是在战场上有这么多斩将冲阵的猛将,他想不出鲜卑人有多少将领能面对这些凶人,将是兵之胆,一旦将被斩杀,也就意味着士气崩溃。
对于吕布和侍从军官团来说,他们并不认为天子会有什么危险,因为他们会保护天子,将来犯的鲜卑人全部杀光,至于那些中下级的军官更是相信有天子在,他们是战无不胜的。
在贾诩全灭了城中的鲜卑探子网以后,刘宏就让军官和参谋对士兵下达了备战的命令,他没有隐瞒自己的计划,当然只是在说法上有些两样,在李膺和段颎眼中的冒险计划被宣传成了一场一切都在计算之中的战争,只要那些鲜卑人来到敦煌,那么迎接他们的就只有死亡,而没有别的。
天气在一天接着一天回暖,而敦煌城里的帝国士兵也从先前的长途跋涉中恢复了精力,和那些在野外行军的鲜卑人相比,在城中呆了半个多月的他们无疑是在以逸待劳,虽然说双方的兵力差距达到一比三,可是他们并不在乎,当年的破胡壮侯(陈汤)便说过‘一汉当五胡’的豪言,便是再多来几万鲜卑人,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畏惧,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战功少。
慕容平带着四万鲜卑大军在一月中旬到了敦煌城外,此时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也不适合攻城,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亲眼确认汉国天子的存在。
对于敦煌城的百姓来说,城外忽然出现了鲜卑人的大军,无疑让他们感到了害怕,不过这害怕很快便烟消云散,因为天子在城中。
燕荔阳没有想到自己刚到敦煌城下没几天,慕容平便从高昌壁赶了过来,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话,敦煌城并不是他的两万人马能打得下的,更何况他的两万人还有近六千人是从自己的部落里刚拉出来的,和慕容平手底下那四万精锐完全没得比。
敦煌城外,一名鲜卑骑士策马到了城墙下,朝城上高喊到,“我家慕容将军求见大汉天子陛下。”对于一路上已被慕容平调动起士气的鲜卑骑兵来说,敦煌城内的汉国天子关系到着他们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
看着城墙外黑压压的鲜卑骑兵,段颎冷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些鲜卑人打得是什么主意,他们是想要确认天子在城中而已,所谓的求见不过是个幌子。
鲜卑人的要求自然很快禀报到了刘宏那里,而刘宏自然不会让慕容平他们失望,就在五天前,轮台的鲜卑军队也到了,现在城外鲜卑人的大军达到了十万之众,其中算得上正规军的部队起码有七万,占了整个鲜卑近八成的兵力,只要消灭他们,檀石槐和鲜卑人就只有在草原上等死的份了。
“随朕去看看那些鲜卑人。”天子行辕内,得到禀报的刘宏正在和赵云比剑,回剑入鞘后,他带着一众侍从军官团直接往城墙而去。
一路上,那些城内的老百姓远远地看着天子的金龙旗帜,都是猜测着天子会不会立刻就和那些鲜卑人开战,这几年来敦煌一直太平得很,羽林第十一军团也是不时和来犯的鲜卑人爆发战斗,不过规模从没超过千人以上,这一次可以算是天子登基以后本朝对外的第一次大战,对那些城中的士人来说,这将是彪炳史册的一战,能够亲眼见证这一战,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羽林第十一军团的主将李膺,在刘宏登基前就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在他来到敦煌以后,有不少士人也是跟着来了敦煌。这些从小受着忠君爱国思想长大的士人虽然不能上阵杀敌,可是却并不能阻止他们从另外方面的发挥,对于还在路途上的孔融和陈琳来说,这一次大战将注定是敦煌士人的发挥舞台,拜刘宏所赐,像敦煌,云中,蓟县这些边境城市也都开有印刷坊,以便雒阳各大报社通过驿站送达的报纸可以就地印刷,卖给当地的士绅,对于边境地区,刘宏一向认为应该加强他们对中央的向心力,而宣传恰恰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所以尽管敦煌城比起中原内陆要晚上一个月才能得到雒阳报社的报纸,可是却从没拉下过。
在侍从军官团的护卫下,刘宏登上了城墙,那一排排的金色龙旗刹那间席卷了整个城墙,而城墙上十一军团的士兵也都是狂热地高喊起了‘万岁’,这是天子第一次踏上他们所防御的城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