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述道:“殿下早定朝纲,大行天子泉下有知,也能早些死而无憾了。”
齐斌狠狠地掐了他一下,示意他不会说话就少说。
“殿下,大行天子一生勤政爱民,殿下身为人子,合该早早为大行天子定谥号,立庙号才是。”
这句话才说到了齐晟的心坎里。
“你说的不错,庙号,谥号……”
虽然他自己对这些东西不怎么在乎,但这两样东西,特别是谥号,却是对一个帝王的盖棺定论。
父皇已经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他却可以为他争取更大的身后名。
于是,众人扶着齐晟来到了太和殿,扶着他坐到了代表至高权利的龙椅上,一群人在礼部尚书百里奇的支持下,齐齐跪拜。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242章
无论怎样文治武功的帝王, 都免不了身后被臣子评头论足的命运。
先帝大行,群臣扶太子于太和殿正位,为嗣天子, 预备择日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但在嗣天子正式登基之前, 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为大行天子拟订加庙号,拟订谥号。
自魏晋以来,帝王的庙号就不以功绩论了。
所以,庙号没有什么好争执的。
大行是大晋的第四任帝王。
太-祖鼎定天下, 太-宗肃清寰宇,高宗平定边患。
大行天子也是一代明君, 庙号自然要捡好的用。
齐晟亲自选了宣宗。
按照这个排法,齐晟已经能够料到等自己百年之后, 庙号是什么了。
但此时此刻, 他却没有心思再想别的了。
因为, 接下来要定的, 是真正能对一个帝王盖棺定论的谥号。
在对于帝王的谥号上, 大臣们普遍都是采取压制的态度的。
特别是在君权日盛, 臣权被限制得越来越多的大晋, 无论这个帝王生前的功绩有多么伟大,臣子对他,都是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怨气的。
其实,关于这方面, 翻翻史书就能察觉。
历史上被大臣交口称赞的帝王都是什么样的?
宋仁宗,明孝宗,这两位都是个中代表。
而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性子宽和,很宽和,出了名的宽和。
宋仁宗是臣子吐沫星子喷到脸上,他都能顺手一抹不当一回事的主;明孝宗更是对迫害过他的万贵妃一家子从无苛待。
这倒不是说他们这样做不对,只是换一个一般人,真的没这种胸襟和忍功。
而宽和的君主,对臣子的容忍度极高,也就更符合臣子心目中完美君主的样板。
——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