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间桐雁夜突然回想起,如果按照地球仪的位置来定性这些光点,最开始的那些微弱的光点似乎都是自非洲兴起,而后沿着几条路线逐渐扩散开来。
微弱的光点自非洲开始,一部分去了欧洲,一部分开始沿现在地图苏伊士运河方向一路经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华国部分,从这里一部分经过当下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入大洋洲今澳大利亚。还有一部分自华国东南沿海一路绕行至亚洲最东端经阿拉斯加进入美洲自北美洲进入南美洲。
然后这些光点开始变得越来越亮,尤其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常江凰河流域的光点,几乎已经形成了光焰。
而当这些光点越来越亮,这片无尽黑暗的宇宙似乎发现了这些光点,黑暗与冰冷展开了对光芒的侵蚀。
其中最明显的侵蚀发生在欧洲,发源自希腊,传播于罗马的西欧文明曾经几乎全部熄灭。
但最终,自昏暗的欧洲,尤其是意大利,亮起了自黑暗降临后最璀璨的光华。
而这份光华最终与其他光芒一同再次点亮了欧洲。
不知是不是面对黑暗侵蚀的反弹,在最黑暗时期的末尾,一部分光芒携带着暗色从西欧离开,来到了美洲。
光与暗在美洲交替,曾经在美洲自行绽放的光点被来自西欧的光暗相间的光点吞噬,消失在了美洲的大陆上,而这些源自欧洲的光点开始主动向世界的各处移动。
这些光点建立起了所有光点之间的联系,而当光与光交汇,整个“地球仪”的光变得更亮了,这让周遭黑暗的侵蚀变得徒劳无功。
然而黑暗还是在继续侵蚀着这片光芒,自西欧发端的那些联系世界的光点本就是光与暗参半的,他们将光与光相连接,同时也将黑暗的侵蚀带向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