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几天时间或许不足,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

郝风楼并不觉得轻松,又回朱棣那儿去复命,此时已到了正午,侯府里已做好了饭菜,朱棣显得兴致勃勃,吃着这家常的野味,一点都没有把即将到来的鏖战放在心上,胃口大开地吃了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笑呵呵地道:“这谅山看来是个好地方,朕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在南京已经生厌了,若是让朕一辈子呆在那个金丝雀的笼子里,朕非要疯了不可,你有好运气,你不是朕,朕现在有些后悔了,做皇帝没什么好,不好啊。”

郝风楼笑吟吟地道:“父皇是天下万民维系一身,压力确实重了一些,不过父皇若是喜欢,在这里多待一些时日也好。”

朱棣摇摇头道:“朕倒也想,可是这世上的事,哪里能一切都顺着朕的心意。都说做了皇帝便可随心所欲,现在看来却都是胡说八道。”说罢,朱棣解下了玉带,忍不住摸了摸肚子,道:“赘肉横生,朕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朕了。”

……

吴雄匆匆忙忙地赶到了铜山集,此时各寨的山民已经下山交易了。

吴雄连忙让人四处张贴文告,又命人四处宣讲招募壮丁的事宜。

两百个壮丁,说多并不多,消息自然是经过那些交易的山民们带回去,过不了多久,整个大山便轰动了。

侯府需要壮丁,各寨最多出两个人,不但有饷银,而且只要出了力的寨子,往后购买盐巴都有优惠,而且买到的都是白花花的精盐,绝不会滥竽充数。

山民们最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那些小伙子此时已经跃跃欲试了,每日在山中狩猎、伐木,卖着体力,可是毕竟收获不多,可是一旦下了山,去给侯府的少爷效命,不但每月有二两银子,还不必担忧吃住,这个条件对所有人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于是乎,各寨的乡老不敢怠慢,纷纷将壮丁聚拢起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让一个人到侯府去,事关的是整个山寨的利益,谁都知道马虎不得。

第二百七十二章:永无宁日

牵涉到了各寨的根本利益,各寨只能用争先恐后来形容。

壮丁们自身得到好处,而寨子本身也有好处,甚至还有流传,说是但凡出了人力的山寨,还要送上匾额,挂了匾额的山寨,将来侯府这边会给予诸多优待,不只是购买盐巴质地更好,甚至于将来收购木材的时候也会尽量给予一些优渥条件。

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其实山民们渐渐地对这禄州侯府有了那么点好印象,虽然禄州侯所作所为和此前的刘健差不多,可是这位侯爷世子终究是给了他们一个吃饭的机会,山里的资源毕竟有限,大家春夏时耕种那么几亩薄田,平时组织人狩猎,表面上是能自给自足,可是由于山货价格低廉,而他们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却是价格高昂,许多山寨辛苦得来的山货,甚至一月下来也只能勉强换来一些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