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

“不是,不是出了败类,是……。”

袁天罡刚想介绍,陈丧良却打断了他,说道:“别急着说,让我猜猜,我猜猜李密是怎么拿下虎牢关的。”

摇头说着,陈丧良努力开动脑袋,盘算分析另一个死对头李密为什么能这么快取惊人战果,再回忆起翟李贼军当初弃关的经过后,陈丧良猛的想起了一件大事,脱口说道:“地道!当时我军光复虎牢关后,并没有仔细检查敌人是否在关中留下后手,翟让老儿和李密奸贼盘踞虎牢关将近半年,有很充足的时间挖掘一条通往关外的地道,李密奸贼能够这么快拿下虎牢关,是不是就利用了这样的地道?”

“留守神机妙算,鬼神难测。”袁天罡苦笑答道:“你猜对了,不错,李密贼军是用事前留下的地道进了虎牢关,在夜里突然发难,杀了我们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轻而易举就拿下了虎牢关。”

陈丧良捶胸顿足了,大骂自己疏忽大意,光复虎牢关后忘记仔细检查关中地面,给了老对手李密反扑机会。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陈丧良除了下令严密封锁消息外,又立即转向房玄龄说道:“兄长,还楞着干什么?还不快替我给李渊老贼写信?这次我们的时间真的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明天再破不了李渊老贼,我们就是想耗也耗不过他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李姥姥

陈丧良一直都没有刻意去封锁大兴叛军的对外联系渠道,原因一是难度很大兵力不足,二是关中各地郡县看情况不妙正在纷纷倒戈,让叛军知道正好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自然没必要再花大力气去封锁切断,命令李靖和屈突通对新丰发起强攻向叛军施压,也是因为陈丧良料定李渊父子会始终保持与新丰叛军的联络,很快就能知道这一消息。

有利就有弊,机关算尽太聪明,作恶多端的陈丧良万没料到的是,他这么做带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后果,甚至还是可能导致关中大战前功尽弃的可怕后果!就在隋军偏师奉命对新丰叛军发起的这一天,也是陈丧良收到虎牢关再度沦陷噩耗的同一天,下午时分,化装成了百姓的李密使者裴叔方携带李密书信,利用隋军将士没有封锁大小道路的机会,顺利来到大兴城下求见李渊,并在表明身份之后立即得以入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同样深恨陈丧良入骨的李密和李渊父子早在私下里有秘密联络,不时交换情报互通有无,李密军手里的火药还是李渊父子白送给李密的礼物,李密学生王伯当的小舅子裴叔方也是当时的重要当事人,与李渊父子和李密的姻亲刘文静都是老熟人,进城后自然得到了李渊父子的立即召见,还受得颇为隆重的热烈欢迎。

李渊父子热烈欢迎裴叔方,目的当然是急于了解关外情况和为了让翟李联军替李渊叛军分担压力,可惜这点却向裴叔方传达了错误信息,知道李渊叛军近来连战连败声势大衰,陈丧良兵临大兴城下情况危急,又看到李渊父子亲自出殿迎接,乡下小地主出身的裴叔方难免有些得意洋洋,态度颇是傲慢,好在李渊父子在厚黑学方面也造诣不浅,对裴叔方的小人得志只是报之以心中冷笑,表面上仍然还是言笑自若,也很快就从裴叔方嘴里掏出了不少的关外重要情报。

裴叔方能为李渊父子提供的关外情报也大都是过期消息,裴叔方所知道的翟李贼军最新大动作,也只是翟让和李密乘着陈丧良西征的机会,联手大举入侵已经失去了临清关保护的河内郡,此外裴叔方又在路上听闻消息,说是东都方面为了确保北线安全,已经安排了王世充率军五万渡河增援河内,至于王世充有没有和翟李贼军干上,河内战况究竟如何,抄小道而来的裴叔方却是一无所知。

翟让和李密肯定会在陈丧良离开东都后有所动作,这点早在李渊父子的预料之中,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但李渊父子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意,大概了解了翟李贼军向河内进军的兵力规模后,李二又迫不及待的向裴叔方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叔方兄,那虎牢关呢?贵军有没有向虎牢关派遣军队?”

“当然有。”裴叔方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我军实力强盛,总兵力超过二十万,同时向河内和虎牢关进兵那是小菜一碟,魏公为了替河内主战场分担压力,又派遣房玄藻房将军率军一万五千在牛渚口渡河,屯兵虎牢关外,虎牢关的官军根本就不敢出战,象缩头乌龟一样的躲在关城里死活不敢出来,房将军深沟高垒,只等我们的主力击破王世充匹夫,随时都可以打进虎牢关接应我们的主力。”

目前同样在当缩头乌龟的李渊父子并没有计较裴叔方的地图炮,李渊还和裴寂、李建成等人悄悄交换了一个眼色,心中益发断定陈丧良宣称的虎牢关沦陷消息不切,当众昏迷也是假装,倒是李二心里越来越狐疑,忍不住又向裴叔方问道:“叔方兄,房玄藻将军奉命攻打虎牢关,就一次攻城都没有发起过?那房将军怎么替你们的主力分担压力?官军只需要紧守虎牢关不出就可以应对贵军偏师,贵军偏师又如何能有力牵制东都官军的预备力量?”

“这……。”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裴叔方无法回答了,只能是含糊着说道:“这点我也不是很清楚,总之魏公是这么安排布置的,虎牢关又是出了名的坚固雄伟,易守难攻,房将军能够牵制住关中守军就算不错了。”

李二这才把嘴巴闭上,心里却狐疑益盛,那边裴叔方怕李渊父子又问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伤面子,赶紧拿出了李密的亲笔书信,随手递给李渊说道:“唐国公,这是我们魏公给你的亲笔信,请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