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心中给出的答案却并不是这样的,这些法令虽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无疑是长久之计,只要那些地方豪强奉公守法,按时交纳赋税、人口税,又或是商业税,官府自然不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这项法令,针对的是那些不奉公守法的豪强、恶霸们,如果不严重的打击他们,官府就会损失很多。

张彦见糜竺泰然自若的接受了,不禁佩服起这位大舅子的胸怀,同时也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大舅子,而感到开心和骄傲。

之后,糜竺更是建议张彦立即颁布此项法令,这样一来,钱粮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涌入府库当中。

在商言商,在官言官,糜竺已经不再经商,而且他自己还是东海郡的太守,如果不做出表率,如何能够令人信服?

张彦与糜竺相谈甚欢,糜竺忽然说道:“我听三妹说,主公最近一直在为购进马匹的事情而烦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彦道:“实不相瞒,确有其事。如今我军虽有十万之众,但所有的骑兵加一起,尚不足一千,实在是少的可怜。陶使君给我留下的骑兵,几乎在战争都消亡殆尽。而战争又离不开骑兵,没有马匹,就不会有骑兵。凉州、并州、幽州都是盛产马匹的地方,只是凉州太远,道路不通,不宜前往。而并州又有关山阻隔,幽州则有袁绍相阻,要想采购马匹,实在是不易啊。”

糜竺道:“主公为何不走海路,从海上乘船到幽州,然后用船只将马匹运回徐州呢?”

第175章 雷霆行动

“我也曾经想过走海路,但是海路过于颠簸,遇到风浪,船只便会摇摆不定,唯恐马匹在船上眩晕。”张彦也说出了自己所为难的事情。

糜竺道:“原来主公在为此担忧。我有一位挚友,常常从幽州一带采购乌桓人所饲养的马匹,然后通过海路运送到青州、徐州、扬州等地,他所运送的马匹,不仅没有晕船的现象,大多都还是良马。陶使君在世时,多是从他那里采购马匹。公孙瓒攻杀刘虞之后,大肆发展骑兵,严禁贩卖马匹,那些乌桓人因畏惧公孙瓒,所以不敢再私售马匹,以至于,这位挚友便断了财路。主公已经与公孙瓒结盟,如果由主公出面,向公孙瓒采购马匹,公孙瓒应该会给予主公一些面子。”

张彦听糜竺这么一说,心里也打算走海路去幽州购进一批战马,于是对糜竺道:“你的那位挚友,现在何处?”

糜竺道:“他家住海西,如今人应该在海西老家。”

张彦于是让糜竺写了一封信,然后让糜竺将此信交给他的那位挚友,由这个人充当张彦的使者,带着这封书信,渡海到幽州,找到公孙瓒,要求双方开展贸易。

为此,张彦还特意将冶炼厂打造的钢剑、钢甲连同食用的精盐都一并让糜竺带走,让他的挚友带到幽州去,转交给公孙瓒,准备用盐、铁这两大具有特色的东西,来与公孙瓒展开贸易,他向幽州输出精盐、钢铁。希望公孙瓒从幽州输出战马。以求达到互惠互利。

糜竺带着书信。以及钢剑、钢甲和精盐等物,迅速的离开了彭城,亲自去海西找自己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