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物资通过南昌号时,打着的旗号,是德国商人弗郎西斯将在剿匪前线赣州建厂生产军用物资,结果却在半路的河道上,被红军给“劫”走了。

事后不管南京的宋子文或南昌号的何应钦信不信这种说法,反正炮党第三军十二师三十四旅旅长是信了。他发出“赣州大捷,城下匪军尸首堆积如山”的电报,向南昌号南京请功。而在发电报前一个小时,他正在私人住处小心地用丝稠布擦拭着一座林汉派人送给他的三十厘米高的羊脂玉佛像——当然,为了省钱,这看似价值不菲的玉佛,其玉质材料其实是林汉通过化学手段人造的。

而其手下的那帮批团长营长连长排长,这时同样也正在笑眯眯地数着钱:这钱一部分是林汉派人送来的“压惊费”,另一大半却是被红军的佯攻吓坏了的各地土豪地主们送上们来的“剿匪”孝敬。当然,城内的两个特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各有好处。

与此同时,城外,刚刚在铁皮桶里放了几天鞭炮的红军士兵,在宣传干事的指点下,身上涂着红药水装成尸体的模样,在地上摆出各种各样惨不忍睹的“死状”。然后这幕“尸体堆积”如山的画面被人用相机拍下,冲洗出来照片胶卷都会交给马崑旅长,做为他向南昌号和南京请功的证据。

几天后,南京和上海的报纸,配合那些照片,在头版头条登出这样的消息:赣州大捷,我国民革命军十二师三十四旅在赣州城下重创赤匪,击毙匪首朱、毛等多名高级将领云云——反正这二位,在炮党的报纸上已不知被击毙过多少次了。

借此大功,马旅长变成了马师长,而在后来红军的夏季、秋季攻势中,他所镇守的赣州城在红军的“猛烈攻势”下“坚如磐石”,巍然不动,于是被炮党的报纸吹捧为“铁壁马崑”,最终荣升司令。

但这位马司令到底是什么货色,他的部下是啥战力,江西的红军很清楚,但南京的宋委员长这个外行人,却肯定是不清楚的。

1933年3月初,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红军解除了赣州的包围,放开一条通道,释放被包围了近半年的赣州守军退回南昌。不过红军也没有顺势占领赣州,而是任其任由炮党继续控制,只是城内只能维持一支数百人的保安队负责治安。根据协议,这里变成了非军事化的中立区。

而退回南昌的马司令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无数的“名将光环”雪花般落到了他的头上。只是远在南京的宋委员长并不知道,“死守”赣州的马司令带出赣州的并不是两万人,而是一万三千人,余下的七千人不是他嘴上吹牛的在和红军半年的血战中牺牲掉的,而是根本就不存在的“空饷”部队。

至于这一万三千人手中的枪械,也只有战前的一半不到,而且大多破损不堪使用。丢失的那些枪械全在这半年的围城里连同子弹一起被卖给了红军。红军用于支付的费用是林汉提供的“伪钞”。而最大的一次交易时间发生在红军撤围消息传出后的第二天。马司令“紧急”出售了大批弹药。盘算打得很精的马司令心里清楚,此次他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南昌号,前线的损失宋子文都会补充给他的。为了拉拢他这支拥有和共匪长期做战实战经验的“英雄”部队,宋子文是会出大血的。

后来发生的事,也确实不出马司令所料。

第110章 南方和北方的变局

且不说“铁壁马崑”在南昌城内的风光,回到国内的林汉,这些日子也过得极惬意。以宋子文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有求于他,象供爷爷似地供着他。他在上海租界开设的新天下出版社,铺书过程中,各方力量也大打绿灯。为了侍候好林汉,炮党这边甚至连美人计都用出来了,蓝衣社的戴雨农这儿找了几个漂亮的女学生投到林汉座下,只可惜林汉现在被女儿李华梅看得死死的,想偷吃享受糖衣炮弹的攻击都不能。

待在上海的期间,林汉和南京国民政府方方面的高官都见过了一面,“引刀成一块”的汪精卫,“中山传人”胡汉民,甚至连刚下野的何婆婆何应钦,他都有幸见过几面。这些人对林汉都极客气,林汉也知道他们所求为何,有的是盯上他的钱,有的是盯上他的号召力,有的则是盯上他正在海外培养的那上千名留学生。

林汉出资资助的那批留德留美的留学生,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国内各方势力打他们主意的人不少,可是同样的,这批留学生被林汉视为自己未来的班底,岂容他人染指。

到了四月底,林汉在上海处理完了玄武教各地传教、开设分堂的布局之后,于五月告别南京国民政府,前往北平。临走之前,他顺应戴雨农局长的心意,带走了他设法安插进来的那两位漂亮的女学生——此时的蓝衣社,军统的前身,其洗脑手法实在不怎么样,其实就算是未来也不怎么样。而令林汉无语的是,这两个漂亮的女特务刚刚被送到林汉身边,上海的地下党那儿就传来情报,点明了她们的身份——很显然,戴局长身边一样潜伏着地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