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舱盖让习惯了双翼机时代敞开式座舱的飞行员起初很不适应,但带来的好处却是改善了飞机的气动性,时速比敞开式快了近三十公里,比起霍克ii战斗机,速度更快了六十公里。
在he51的设计过程中,汉娜和林汉都亲自下场找过亨克尔兄弟,拿出了手中收集到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设计的草图给他们参考,另一边正在设计风冷式战斗机的谭克博士手中也有类似的参考资料。
一架飞机的,哪怕是再老式的活塞式战斗机的设计图纸,也是极复杂的,数量多达要以公斤来计算的。汉娜尽管有心尽可能地收集了后世相关的资料。但是那些将这方面资源传送给她的纳粹崇拜者,好战主义者,老式飞机爱好者,他们都不可能记下一架飞机全部零件的制造图纸。汉娜在这方面能收集到的,也只是最简单的结构简图,最基本的外型大构件的尺寸长度资料。
不过,尽管只是很简单的气动外型资料,对于还处于摸索期阶段的飞机设计大师们来说,已经非常珍贵了。而且林汉和汉娜也不想过度地拔苗助长,走错路,研究失败,本身也是极为珍贵的经验,让这些设计大师去抄后世的太过标准答案,少了这份成长的过程,长远来看也并不是好事。所以林汉和汉娜也只是给他们“仅供参考”。
为了加快德国空军的设计速度,无论是亨克尔公司的he51还是福克公司的fw90,在样机试飞阶段,汉娜和林汉都曾亲自上场驾驶飞机进行飞行测试,利用自己的感知力在飞行过程中收集飞机详细的气动资料,反馈给地面。许多设计上的不足和细微的小毛病,在这两过程都被两人强大的感知力察觉出来,予以改进,这两款飞机的改进、设计过程也因此变得极为顺畅。
通过汉娜提前知道了的飞机发展的正确方向的希特勒和德国军方,自然是力主使用单翼机,新组建的空军飞行员虽然最初不喜,但在和进口的几架美式霍克ii战斗机进行多次的模拟空战后,驾驶he51的飞行员仗着单翼机天然的速度优势,在空战中大玩一击脱离,打了就跑的猥琐战术,就是不和霍克ii进行缠斗,愣是将空军坚持双翼机的老顽固们虐得郁闷无比。
当时模拟空战的场景是菜鸟飞行员驾驶he51单翼机对一战的老鸟飞行员驾驶的进口霍克ii型飞机,这些霍克ii型飞机事先被拆除了炸弹挂架等一系列不需要的东西,体型更轻巧。
在空战中,那名菜鸟依事前制定的战术,在模拟空战中根本不和对手纠缠玩狗斗,就是仗着速度优势,玩直来直去的大搞水平bz战术,如果被对手咬住了,那就是直接一个俯冲加大马力高速脱离,架驶霍克飞机的一战老鸟飞行员只能郁闷地在后面吃灰。
尽管这种战术极为猥琐,可是双方换了几次飞行员后,结果都是相同。几次被菜鸟飞行员使用打了就跑的猥琐战术捉弄了几回后,这些一战过来的老飞行员全部集体转变了看法,变成单翼机的坚定支持者。
不过由于此时的德国还在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这时所谓的德国空军,都还没有正式挂牌。都是以飞行俱乐部的名义组建的,只是教官全是退役的德国前空军飞行员。
由于林汉和汉娜偷偷地大搞“货币战争”,两年来在中国市场就投入了价值二亿多美元的“德版钞票”,在世界其他各地也有数量不等的“德制外汇”在大量流通,拼命地套购贵金属等硬通货,由此造成的恶果终于在1934年显现出来,英、法、美各国的经济危机比历史上要更严重一些。
汉娜在生下阿道夫后,1934年七月,德国正式宣布组建空军,开始了撕毁《凡尔赛条约》的第一步。当月,亨克公司从仓库里拿出早就造好的200架最新式的he51d型,交付给刚成立不到一星期的德国空军。
在这过程中,被经济危机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英国人表现麻木,法国人也仅仅打了两句嘴炮装模作样地恐吓了两声。见英国没有站出来直接反对也就不吱声了。九月,趁着中国南方红军的秋季攻势,塘鹅号事件吸引了英国人的注意力,汉娜密令扩军,将陆军人数由《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如果算上早已成立没有正式入编的武装党卫队,其实此时德国的陆军军事力量已接近四十万人。
到了1934年圣诞节前,德国终于正式宣布陆军扩军的消息,英、法仍然毫无反应,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绥靖政策,默许了德国的行动,反应最激烈的法国也不过是嘴炮抗议了两声。
也因为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虽然亨克尔公司在1934年年初就可以为林汉提供he51战斗机,但始终不敢公开卖到中国去。1934年秘密送到中国的12架飞机,是苏联提供的波2教练机的德国改进版——将苏联版的100马力风冷发动机,更换成一台150马力的风冷发动机,这些飞机在江西战役的后期时出动过,轰炸了湖口和九江的守军。
中国方面之所以选用波2这种苏联设计的教练机,也是出于林汉的意见。波2教练机最大优势在于驾驶简易且对跑道要求极低,起飞距离70米,着陆距离120米,找块较平的草地就能起飞。即使没有平坦的草地,前线的红军派几百人,拿把铁锹,弄个石滚,很容易就能在前线整出一条可供起降的跑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