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的解放过程,唯一发生战斗的地方是江阴港的炮党海军,面对着涌来的红军和“起义”的王耀武部队,两艘还能动弹的小型炮舰想逃走,可是当江阴要塞的炮台守军也宣布“起义”,朝他威慑性地开炮警告,面对着头上要塞炮的威胁,两艘炮舰乖乖地举旗投降。

有趣的是,在举旗投降时,一艘炮艇的舰长挂起的不是白旗,而是红色的女人肚兜。原来他见势不妙,脑筋转得快,也想挂红旗混个“起义人员”的待遇。可是舰上一时找不到红色的布料,恰好床上有城内粉头昨夜和他鬼混留下来的红肚兜一条,于是就临时充作红旗挂了起来。

后有好事者编了一个段子描述此战:江阴解放,一枪未发,打了两炮,挂起了红肚兜。

所谓的树倒猢狲散,当芜湖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已经面临比雪崩还快的崩盘局面。江阴的迅速解放,一下子扎紧了南京国民政府残部逃往上海的口子。

遗憾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大部分官员早在十一日这天乘客轮或军舰顺江而下,转移到上海。而他们的最高首脑宋委员长,在得知江阴“起义”后,于十二日当晚,搭乘南京机场的飞机从空中转移到了上海。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地从网里逃出的。江阴要塞起义时,南京的下关码头处还停留着一艘大型军舰:中山号。江阴解放,位于上游的他已被关门打狗,无处可逃。

第150章 金陵春梦

六月十二日傍晚,南京玄武区国民政府所地在大楼内,到处都是散乱的纸片和来去匆匆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带着惶惶不安的表情。

红军自五月底发动全面攻势后,宋子文从各条战场接到的全是坏消息。两天前长江北岸的战斗已经结束。徐州和合肥先后失守,南京对面的长江北岸已全部落入红军之手。由于英、日两方帮忙传来的情报,长江北岸的红军正在那儿修建炮兵阵地,这一两天内,后方的重炮就会运至,到时南京段的长江航道就会被切断。

原本还想“帮点忙”的英、美两国长江舰队,在丧失制空权,又面临岸防加农炮的威胁下,已于昨天带领居住南京的侨民从下关码头撤离。南京国民政府的大部分官员,也在昨天通过长江航道和陆上交通线,撤得七七八八。在南、北两线红军的挤压下,现在全部逃到上海去了。

南线这边,芜湖失守,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从芜湖到南京,距离不过七八十公里,走水路甚至半天的时间就可至。这里无险可守,更无兵可守,算上马鞍山和南京警备部队,南京国民政府在这条战线上能凑出的兵力不足一万人。南京现在已是一个死城,随时都可能面临南、北两线红军的夹击。

傍晚的时候,更多的坏消息传来,江阴守军“起义”。这下子导致了江阴以西的残余炮党势力全成了瓮中之鳖。消息是日本人传过来的,在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通讯不畅的时代,也幸好有日本人提醒,否则宋子文自己不察,走水路乘军舰通过江阴要塞,要塞上的那些投靠赤匪的叛徒若是开炮射击,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在这过程中,日本人倒是很热情,先前开到下关码头的三艘浅水炮舰一直没有走,依旧停靠在那儿向宋子文热情地表示随会提供支援,帮助撤离。但是宋子文是说什么也不会上日本人的贼船的,宋委员长得到消息,这几天日本方面的特使是天天缠着汪精卫副委员长那一系的人,自己若是上了日本人船,能不能完整地下船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呢,他可不想做第二个张作霖。

水路不通,宋委员长能走的路就只剩下空中。好在南京机场这儿还停留着两架波音客机,足够宋委员长将自己和心腹撤离南京。他之所以拖到现在才走,主要是为了政治因素考虑,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宋子文没有勇气和南京共存亡,但做做样子,“最后撤离南京”的门面还是要装的。

即使没有江阴“起义”的消息传来,其实宋子文在南京的坚持,也就是到今天为止,他本来就打算在今天傍晚乘中山号巡洋舰离开南京,但现在他只能走空中了。

宋子文的书房外,秘书和侍卫正忙着烧毁一堆堆所谓的机密文件,一旁开着的收音机里,正传出红军大功率电台的无线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