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红军上层的那几位领导,非常明白这一点。现在的对峙只是因为后方的重武器还在运来的路上。红军还需要时间熟悉战场环境,布置火炮阵地,以及准备好狙击手,位于上海附近的前线机场也在建设和准备中。

在双方对峙线后方的建筑里,超过两百名的狙击手,扛着狙击枪,正带着助手进入各处制高点潜伏。

这些狙击手使用的武器,是清一色的用13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枪改造而来的重型狙击步枪。由于八倍数的狙击瞄准镜无法量产,所以该枪配的是四倍数的蔡司瞄准镜。该枪威力巨大,但后座力也巨大,并不是太适合东方人使用。为了抑制该枪巨大的后座力,德国针对东方人的体质进行了专门反后座力设计,以适合东方人较弱的体质,唯一的问题就是造成该枪重量大增,全枪加上支架的重量,总重超过二十公斤。不过在城市里进行定点狙击作战时,这点重量并不是问题。

红军上层对上海之战非常地重视,从一开始就将各部队中的“神枪队”大部分集中到了上海,准备用大规模的狙击作战压制守军,为快速拿下上海提供最有力的支援。

对于进入上海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红军上下都已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军事准备,并制定了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无论是坦克还是狙击手,都不过是这些准备中的一部分。布置在更后方的重火炮,同样也是租界里的战斗准备的。只是无论是林汉还是红军上层,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轻易地在这里使用重炮。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租界里也有许多重要的工厂和建筑,令其毁于战火实在太可惜了——当然,日租界是例外,从一开始无论是林汉还红军上层,都认定是不可能和平解决日租界的问题。现场准备的一堆武器,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日本。

从一开始开战时,红军和林汉都认定,1935年时,中日之间一定会爆发战争。当红军在闸北火站车和万国商团对峙的时候,一份无线电报正刚刚被送到林汉的手中,他们送来了两条坏消息。

这是德国人送来的紧急电报,第一条消息,昨夜位于台湾的第三舰队的一批军舰突然离港,去向不明。

第二条消息时,为入侵上海而准备的四千名日本军队,已于今天早上八点整,在长长崎市登船离岸,同样也是“去向不明”。

就算用屁股去想,傻子都能猜出这些船的目的地是哪里。

这份紧急军情,不光是林汉拿到了一份,远在武汉总部的红军高层,以及指挥上海战役的林帅,他也收到了一份。

“真正的恶战,才开始啊!”

看着这份电报,林汉已经明白,想要“和平解决”租界问题的最后一份可能,已经被这份情报抹掉了。从德国传来的消息,来自英国本土的议会大讨论上,英国议会仍然“正在讨论”中国的问题,但是汉娜的意见是,这很可能是英国政府放出来的“拖延烟雾弹”,私底下英国人一定已经和日本人达成了协议,准备借助日本人之手解决中国南方的问题。

林汉也认同汉娜的看法,中国南方的形势,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英国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失去了。短短的半个月内,英国人在长江下游的势区范围,丢得只剩下上海这么一个小角,对他们来说,情况再糟糕,还能再糟糕到哪儿去?

比起完全失去中国,引日本人进中国,对英国人来说,现在看来也不再是什么糟糕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