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凌晨一点,去而复返的日本舰队逼近长江口,纯为发泄白天屈辱,对着长江沿岸的渔村城镇猛烈地开炮,崇明岛和长兴岛也没逃过他们的炮击。

由于担心长江里的水雷,日本也不敢深入长江。高须四郎虽然炮击了上海,但到底还是不敢对着租界开炮,炮弹都落在上海周边的县城。不过于红军事前得到林汉的预警,加上从前早有准备,开战前当地居民就已撤得差不多,所以基本没有人员伤亡,只是损失了一些建筑。

由于担心天亮后再受到突袭,炮击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日本舰队就匆忙地离开了。日本对华干涉军,“匆忙”地组织,来时意气风发,离开时却是狼狈不堪。干涉军中超过五千人的日本兵,连中国的土地都没有踏上,就全部沉进海中喂了鱼。

而因为这一重大失败,加上天皇之位无主,更大的风暴正在日本国内酝酿着,不过这是后话了。

六月十八日这天,全世界都盯着中国,盯着上海,盯着日本舰队的到来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然而十八日这天的空战结果,让全世界各国政要跌碎了一地的眼镜片。

日本舰队在东海上战败退走,来自台湾和本土的干涉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出后,做空英国的美,德,苏三国联手,将这讯息大肆炒作,导致十九日伦敦股市开盘大跌。在国际游资,尤其是美国资本的强力狙击下,英国政府损失惨重,而法国政府同样也小有损失。

六月十八日清晨,当中国空军的飞机在东海上空重创日本舰队,将日本人的第一波“侵华干涉军”打进海里喂鱼的时候,美国东部的华盛顿却还是十七日的晚上。

在美国时间十八日清晨,一觉醒来的加纳总统,从餐桌上的《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新闻上,知道了发生在万里之外的那场战事。而这时情报部门的人,也正在餐桌边向他汇报从中国上海传来的消息。

美国在上海一直保留着一支二百多人的租界驻军,红军打进上海,解放租界后,这支驻军并没有被解除武装。而是被划了一小块地盘用于安置租界里的外国侨民和难民。

当红军拿下租界后,各国政府都派出船只前往上海接收难民回国,美国政府也不例外。只是由于时间的迟滞性,当中国空军和日本海军在东海打得如火如涂的时候,这些接收侨民的船只都还在路上。

对于中国的骤变,加纳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是又欢喜,又担忧。

欢喜的是英国的殖民体系的崩溃,失去中国,意味着衰落的日不落帝国又朝地平线上再次掉了一个台阶。一战结束之后,国力急剧膨胀的美国历任政府,都有着要将美利坚合众国带上世界之巅的使命感,“仙人掌加纳”虽然是个“红脖子”的种族主义者,但这样的情绪只会比罗斯福更重。

看到英国人在中国损失惨重,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好事。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政府同样也是红军白军两边大作生意。红军方面军火虽然是以德系为主,辅以苏系,但是开始工业化和进行战略物资贮备的红色中国,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从美国进口了不少化学品,尤其是石油制品。

加纳总统原先是想在南京政府最需要的时候“拉”其一把,但是自常凯申死后,南京政府的两任委员长是一蟹不如蟹。在听从驻中国的大使和武官们的报告后,加纳总统和其手下的幕僚从1934年后,就不太看好南京政府,加上经济危机中的美国还急着想往中国身上抽血补元气呢,哪里肯再往炮党政府身上继续砸钱玩亏本投资?

所以这两年里,南京国民政府背的一亿多美元的外债,全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冤大头出的。美国政府只是在《伦敦条约》后象征性地拿出一千万美元借贷给南京政府。看到英法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狠狠地摔了个跟头,因为一战后被英法联手挤出国联的美国政府高官们在心中无不暗暗地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九月,南京国民政府手下的大批空军起义投共后,美国政府私下里居然接受红军的订单,继续供应霍克ii型战机的维修零配件,尤其是出售了一百二十台霍克ii战斗机的发动机给红军,就很能说明他们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