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六月后,红军对国内形势的设想,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再象对待前南京政府般和国内的军阀为敌,而是以抗战的名义,尽可能地和他们保持合作与和平的关系,双方一致对外。现在的中国国内,红军已是最强的军事实体,这是优势,也有不足。谁都不知道,在这个被改变的历史位面上,这些军阀势力中还会诞生多少个石友三之类的汉奸带路党,更不知道会不会产生新的“借东洋人助剿”的民国吴三桂。就在今天上午,从东京传来消息,乘中山舰逃出海的前炮党高官们,现已到到达东京。在日本人的“资助”下,他们宣布在东京成立“中华民国流亡政府”。

虽然这只是一个脚下无一寸中国土地的笑话政府,却又送给了日本人一个“光明正大”地“进入”中国的借口。尽管宋子文逃到香港宣布下野,汪精卫也被戴雨农当成投命状杀掉,但是炮党政权中从来不缺少愿意当汉奸的人。

上海外围的战争,红军取得了开门红,被痛击的日本干涉军缩了回去,也让他们想通过上海为跳板直接入侵长江流域的方案成为泡影。在红军拥有大量飞机和大炮,同时没有前进基地也没有制空权,就想通过海路入侵长江流域,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被中创的赤诚号要修复需要时间,加贺号完成改造同样也需要时间。按林汉估计,日本航母要想再次出动,最快也得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最坏的情况就是日本人这次被痛打后集体发了疯,把全国的军舰全部装满高炮送到南方的海岸线上,用舰炮的威慑强行在海边开辟出一个登陆场来。

但是,这又怎么样?

在林汉给红军建议中,就是面临这种情况时,空军不必理会海上的军舰,不必再牺牲宝贵的飞机和飞行员去炸这个时代的空军很难击沉的厚皮战舰,而只要把目标针对那些登陆的物资军火就行。

就算日本人得到了码头,军火物资装卸也是需要时间的。红军完全可以不管海上的军舰,天天用飞机去炸堆在码头上,从轮船上卸载下来来不及分散开来的军火。

在靠战舰强行开辟出来的登陆场建立野战机场,也是需要时间的。

没有制空权,无法建立登陆机场,物资供应受阻的日本军队,又能在大陆上支撑多久?即使日本人强行拿下了一小块地盘,这过程中他们的损失,也将大到日本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红军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手中的战斗机对英日两国形成了“代差”的优势。以英日两国的科技实力,都可以研制出不亚于fw90的战斗机,但是新飞机的研制是需要时间的。

日本方面,日本人现在正在花大力气为海军研制的95式战斗机,即使服役了也是过时货——因为他依旧是一款过时的双翼机。综合性能依旧比不上fw90。能和fw90对抗的九六式战斗机现在连影子都没有,新飞机的研制是需要时间的,日本就算现在改变理念,紧急研制,没有一年的时间,根本就别想用上和fw90对抗的战斗机。

英国海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刚刚研制定型,刚刚装备海军旗鱼式攻击机,同样也是落后的双翼机,只是仗着马力大些,比日本人的货色要好一点,但也好得有限。历史上,甚至到二战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大英国帝国的航母,使用的都是极垃圾的战斗机。

至于飓风战斗机,他现在刚完成了从图纸到样机的转变,正在测试和性能完善中,其性能上倒是能和fw90匹敌的对手。但是飞机不是高达机器人,不会有测试机性能远胜量产机的“神话”。飓风战斗机要完善所有的缺陷达到量产,同样也得等到1936年以后了。

所以,在未来的一年里,红军对英日两国的空军,都有着性能上代差的绝对优势,唯一的问题就是,红军无法自产飞机,一切都靠进口。一旦战争陷入长时间的消耗战,且海路不通的情况下,新飞机的补充就很成问题。虽然在拿下陕北后,红军可以通过蒙古交通线从苏联转场的飞机,或者通过秘密渠道获得一些飞机零配件,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上海之战后,林汉对红军领导给出的建议,就是要“富日子穷过”,小心地使用空军,尽量不要打会造成空军极大损失的消耗战:比如轰炸军舰这种费力的事。这个时代,两百公斤级别的炸弹,打打客轮还可以,打军舰尤其是战列舰,效果实在很差。经过上海之战的教训,等被赶走的日本人再次回来时,一定会在军舰上装满各种防空武器,这个时代的飞机普遍装甲薄弱,和密集的防空火力对抗实在得不偿失。

第179章 红军的军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