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军官是从战术角度考虑问题,而后方的上层则是从战略角度看问题。目前英国政府正和法国政府紧急磋商,讨论两国海陆军联合出动,和德国人争夺挪威的话题。在这个位面,由于穿越者的蝴蝶效应,挪威战役中海战规模和形式远比历史上要大得多。
时间走到一月二十四日,凌晨两点。
英国主力舰队,这时已行进到距离卑尔根港约四十公里的外海。
海上的风浪越来越大,船头行进颠簸时激起的浪花,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打在舰桥的防弹挡风玻璃上。
卑尔根港近在眼前。
而这时编队中的雷达兵向坎宁安司令报告,在卑尔根港附近发现数个疑似军舰的大型目标正以约为十四节的巡航速度进行移动。
坎宁安问道:“能确定吗?”
雷达兵回复道:“只能确定是大型目标。面前暴风雪太大,雷达迅号受到干扰严重,我们能勉强确认是大型舰只的,共有四个。”
海上不比天空,二战初期的老式雷达,难以根据讯号分辩目标的确切大小。只能根据经验进行粗略的估计,这种估计误差极大,误报率更是极高。尤其是在这种暴风雪的恶劣海况下的雷达讯号反馈,精确度更是低到了离谱的地步。
坎宁安司令又问道:“那小型目标呢?”
雷达兵回复道:“看不出来!外面海况太恶劣了,干扰严重,而且小型舰只体积小,讯号不明显,都被干扰讯号掩盖了,无法分辩。”
此时,旗舰纳尔逊号的指挥室里,坎宁安司令的手指反复敲打着金属台面,连续敲击十下之后,他下达了攻击指令。
于是,由十艘驱逐舰打头,其余的大型舰只跟后,他所在的舰队杀气腾腾地向发现目标的位置直冲过去。
开战前,坎宁安司令从技术部门得到的讯息是,就目前英美的雷达技术而言,在恶劣的天气里,想要利用雷达提供火控数据达到精确射击的效果,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不过德国人方面,通过挪威海战的推测,倒是极有可能做到。
此战坎宁安司令带来了整整九艘战列舰,外加一票的驱逐舰和大量的巡洋舰。德国人即使有火控雷达上的优势,但是九艘战列舰的绝对数量优势摆在那儿,硬拼也可以将对手战列舰拼掉。德国海军就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那两艘沙恩级战列舰一沉,余下的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出击前,坎宁安司令派出十艘驱逐舰打头,准备利用驱逐舰雷达反射讯号小的优点,抢在炮战前发动雷击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