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被“蓝色十三”击落,三次都毫发无伤地生还,温克少校因此在同僚中得到了一个外号:幸运的温克,而他自己也自称为“no woan can kill ”。
经历过这么多场空战,也有过多次被击落的教训,温克少校就象那个“自保优先”的梅林上尉一般,很快变成了“老油子”飞行员。他根据多年出生入死的空战经历,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空战保命经验。
客场空战不打,战场情况不明不打,敌强我弱不打,时机不对不打……简单地说,只有在占尽优势的时候才能开始空战。
当然,他的这心得如果在空战中全部使用的话,他的下场一定会是在空战结束下飞机后,被地上的宪兵抓起来以“畏敌罪”送军法处。
十八日这天,温克少校最大的不满就是:
“为什么不让我们驾着喷火出击?”
他所在的第十一飞行大队这几天恰好正在换装喷火式战斗机,然而考虑到飞行员对飞机熟悉程度问题,以及“优先保证”本土防空问题,今天出击时,他还是只能驾驶性能稍差一点的飓风战斗机出击,这让温克上尉很是不满。而发出这条指令的是皇家空军司令道丁,他对丘吉尔强令皇家空军出击前往敦刻尔克进行空袭空战的指示强烈地反对。
在道丁看来,那三十几万人马现在已经没有救了,几个月的空战下来,皇家空军现在损失惨重,西欧洲战场战局糜烂已是定数。为了本土防御的需要,实在不应该再派飞机去“客场”战斗了。
但丘吉尔绝对不可能对德国人包围圈里的三十几英法联军见死不救。
十八日天色一亮,由英国本土靠近英吉利海峡一侧的数个前线机场,就接连起飞了五十四架战斗机掩护七十架轰炸机和三十架箭鱼攻击机,直扑敦刻尔克。
出击前,轰炸机飞行接到了一条稍有些矛盾的指令。
“全力轰炸敦刻尔克的德军,但不能破坏敦刻尔克的港口设施。”
看到这条上级指示后,当时驾机的英国飞行员几乎集体产生了想骂娘的念头。
七点整,大批英机排成箱式编队,开始穿越英吉利海峡时,在海峡上空顿时遭遇了第一批次三十六架he100战斗机的拦截。
几分钟后,第二次批次,从新占的比利时临时野战机场起飞的德国战斗机也赶到战场,而在同一时间,其他方向赶来支援的英国战斗机也加入。
双方的战斗机就以白浪滔天的英吉利峡为背景,展开最惨烈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