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标准吨位三万吨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两舰载机在95~100架之间,就单位造价而言,包括武藏号航母在内,这三艘能以超过三十一节的高速行驶的航母其每吨制造成本都超过了大和号战列舰。
从外型上看,这三艘航母都带有浓重的“齐柏林”风格。在李华梅的建议下,日本舰船设计师在设计之初通过李华梅得到了大量关于齐柏林级航母的设计经验和思路,甚至还和德国人进行了舰船设计的图纸交换。翔鹤瑞鹤虽然和历史上联合舰队的航母同名,但无论性能还是造型早已是完全不同的两艘军舰了。
为这三艘新锐航母护航的,还有另外三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这是一战时代的遗物,不过其超过三十节速度倒是能跟上高速航母伴随作战。
除此之外,周围还众星拱月般地随着十艘驱逐舰和四艘防空巡洋舰,以及十艘客、货混装轮船,船上搭载着整个三个师团的日本士兵及其装备。
这支庞大舰队的目的地正是位于马来半岛最东端的新加坡。
过去的五十多年里,日本联合舰队每次出动,被其护航的舰船上载着军队时,去所在的目的地执行的任务都是不折不扣的“侵略”任务,但这一回却与众不同。
他们是应英国政府的邀请,依照《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的规定内容,前往马来半岛相助“盟友”,执行“抵抗赤色瘟疫漫延”的“正义”任务的。
无论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官兵,还是他们护航的客轮上搭载的“陆军马鹿”们,都对这个任务充满欣喜,其中又以联合舰队中诸多知道真相的高官们心情最为喜悦。
自以为聪明的英国人,正在做着开门揖盗的蠢事。
1940年三次挪威海战后,随着海军实力不断地恢复,整个日本帝国上下早就对东南亚虎视眈眈,野心勃勃地策划着入侵事宜。英国人为了东南亚的“力量均衡”,主动地引日本海军进入,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马来半岛距东南亚重要的产油基地苏门达腊仅有一条狭小的水道间隔,日本不是产油国,石油完全依赖从外国进口,早就对这里垂涎三尺。日本军部得到英国人主动邀请他们派军助战电函后,无论是天皇崇仁还是日本首相,当时无一例外都忍不住大笑出声,高呼天助我也。
五月初,日本得到了英国人“助战”的邀请函后,早就暗中磨刀霍霍的日本三军全面动员起来。六月份准完毕后,这时欧洲西线的陆地战役也已达到尾声,英国人于十七日确认法国政府即将和德国人签定投降协议后,再一次急不可待地催促日本人出兵。
日本官方表面上装出不急不躁的模样,暗地里却加快动员速度。到十九日深夜,三个师团的日本兵在夜半人静之时,悄悄地在日本南部的鹿儿港上船,然后在联合舰队几艘新下水的战舰护航下,浩浩荡荡地驶向位于马来半岛东端的新加坡。
此时的大和号战列舰,虽然已具备下海炮战的能力,但实际上整体工程完成度约在96%左右,内部还有一些细微细节的小地方需要调整,正常情况下,他最少还要再经历多次试航和调试,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后才能正式进入海军服役。
不过时间不等人,除了李华梅,在日本谁都没有想到英法两国会在西欧战场如此快地完蛋,更没有想到会遇上天上掉馅饼般,遇上英国人主动邀请日军进入马来半岛的“好事”。
为了威慑那两艘停泊在新加坡的美国战列舰不做异动——为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和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联合舰队决定派出全部新锐新造的战舰参予此次出兵行动。于是尚未全部完工的大和号战列舰,和还需要进行人员舰只磨合的三艘航空母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主力明星一起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