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利用我们从前的敌人,德国人也对美国人产生恐惧,愿意和我们联手的契机,英德日三家联手,将这头正在疯狂生长,已失去控制的贪食蛇扼杀!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阿尔托利娅停了下来,她双手撑在桌面上,碧绿色的眼珠环顾四周,扫过一位位议员的面孔,结束了全部的演讲。
关于对美宣战,英国人除了害怕美国庞大的海军外,更投鼠忌器,担心美国趁机吞并加拿大。
但阿尔托利娅根本不在乎在加拿大,她当时反驳这种观点道。
“关于加拿大问题,不要再做梦了。不管我们对美态度如何,眼前的形势下,打完日本,损耗太大的美国人,一定会出兵加拿大的!不要忘记了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信仰上帝和恨英国人!现在他们对上帝的信仰已经陷入混乱,那么唯一还能让他们坚持下去的,除了打赢对日本人的战争外,就是恨我们英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如果以为美国人会被一纸合约给约束住的话,那就太天真了!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一定会失去加拿大的!但如果我们做些什么,在这个决定的命运的关键时候狠捅美国一刀,让美国以战败者的身份退出战争,那么战后,美国很有可能四分五裂。届时大英国反而有机会保住加拿大。”
两天后,经过秘密讨论,英国人终于决定,接受阿尔托利娅的提议,联合德国,“在适当”的时间点,加入太平洋战争,对美宣战。
这个会议不过是英国对美态度的最后一锤定音。早在1944年,看着美国象下饺子一般疯狂地下水军舰时,恐惧的英国人也暗中加快了国内的船台上军舰的建造速度,要求各大船厂废除休息制,改为一天两班制生产。在和平时期如此快地生产军舰,本就很不正常。不仅如此,英国人对老对手德国海军增加军舰的产量也持默许的态度,原因皆是,现在的美国威胁,已远远地大过了德国海军,甚至大到了英德海军被迫要抱团取暖的地步了。
在这过程中,阿尔托利娅获得的另一个盟友,是英国国内的那些大资本家,尤其是军工资本家。比如航空工业、造船业、钢铁行业,这些行业的军工资本家在这事上全是阿尔托利娅政策的支持者。而其他生产民用品的拖拉斯资本家,出于自己的利益以及消灭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同行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不反对阿尔托利娅捅美国一刀的想法。
1945年五月后,英国人开始将更多的军舰调往太平洋,和英国人这一举动对应的,是德国海军也同步地将更多军舰调动到亚洲。英德两国都是海军强国,军舰大规模的调动根本无法做到掩人耳目。而当德国军舰公然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时,得到消息的美国人开始惊呼:最可怕的局面,英德日联盟的局面已经出现了。
而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自神圣冲击后,英德国两国经过近两年反复秘密谈判,在美国这个恐怖大敌的逼迫下被迫抱团取暖后,双方在海外殖民地问题和海军问题上,达成了更多的妥协。
英国人同意,太平洋战争结束,美国战败后,允许德国吞并非洲的利比里亚变成德国的殖民地——虽然汉娜也知道殖民地时代已经过去,但她还是想插手这里,把美国势力赶走,然后打着“解放”的旗帜,扶持自己的代理人进行“经济殖民”。
而德国方面的让步是,战后德国海军会自我压缩到英国海军吨位的百分五十!这是去年荷兰谈判后德国海军在总吨位问题上进行的再一次让步。
第486章 转向
对于将战后将海军吨位削减为英国的一半,汉娜也没有异意,现在德国最大的威胁是东边苏联恐怖的装甲集群。1945年已过了一半的时间,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甚至在这个时候已经结束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蛰伏发展,汉娜也不知道疯狂的斯大林在国内堆出了多少万辆的t34坦克。德国必须将绝大部分的军费转向陆军,这已是必然。
关于英德海军比例问题,汉娜的底线其实更低,她甚至决定将海军吨位降到英国的百分四十以下,以便能腾出更多的军费给陆军。不过这是她藏在心里的最低底线,不会对英国人说出来,也方便未来控制浮动。
而且1941年后德国海军已有意减慢了装备速度,现役军舰总吨位不过是英国的六成左右,在建军舰更比英国少,稍稍裁剪一下都很容易达到协议要求。航母的时代已经到来,导弹时代也已露出端倪。战后德国要大裁海军,首先要动手就是对现役的四艘战列舰开刀,德国要减少海军规模其实很容易。在汉娜的计划里,在一年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沙恩姐妹舰,是首先要处理的。如果可能,她很想将格奈森瑙号卖到中国。而未来要裁撤过多的航母时,汉娜预想中的另一个买家是意大利,只是可怜的意大利人到时候恐怕拿不出太多的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