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海军气势汹汹地杀到日本国境线前时,她们“母女”二人暂时放弃了在大和号上寄灵,而是将转移到了位于国后岛的天龙号防空巡洋舰上,充当这里的防空预警雷达,而林汉也跟着过来助阵。
当蝗虫般的美国f8f战斗机飞临北方四岛上空时,大和抚子和林汉融合,与天龙号巡洋舰合为一体,作为人肉雷达,指挥着当地的联军进行防空作战。
到1946年时,世界上的雷达技术已发展得十分强大,大多数情况下,已不需要三人提供美国机群的具体运动情况的情报。三人主要的工作,一是作为更精准的炮瞄雷达存在,给布置在地面的150、130、94毫米大口径高炮提控射击修正数据。二则是直接操纵安装在天龙号防空巡洋舰上的两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对空射击。
美国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林汉一家人皆认为他们一定会这么做,唯一无法确定的,是什么时候用。
而苏、德这两个同样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同样也准备在这场战争使用原子弹。而且两家的心思和美国人相同,不但要用,还要尽早用,拼命地用,以及追求效率高结果地用。
战前,苏德两家已经制定了数个使用原子弹的“剧本”。当美国人将“男孩”和“胖子”运到阿图拉岛时,苏联人也将手上的两枚原子弹运到堪察加半岛军事基地的秘密仓库里,而德国人同样将手中的两枚原子弹悄悄地偷运进日本。
比起美国人手中不足两万吨当量的“男孩”与“胖子”,苏德两家手中的货色都是增强型的原子弹,威力在六万吨到八万吨左右。
两家所以迟迟不用,只是他们皆在等待扔出去的最佳时机而已。
现在并不是直接动用原子弹空袭美国舰队的最佳时机。一是对手防空力量太过强大,搭载原子弹的飞机几乎不可能飞临目标上空。
二是庞大的美国舰队分得实在太散,八万吨的原子弹投下去,哪怕是扔在最佳的位置,其打击效果也很有限。
核武器对海军军舰的打击效果如何,旁人不知晓,身为穿越者的林汉和汉娜仗着有“历史知识”为参考,却很清楚他的打击效果。
历史上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动,就是美国人在比基尼岛进行的海上核试验,手段正是通过核爆测试核武对水面军舰的打击威力。
当时b29在目标舰队上空投下23,000吨当量的核弹。
核试的结果是,“近的”目标,在距其爆心约562米远的内华达号战列舰被重创损毁,而较远的目标两千米远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也同样受到重创。
但试验中直接沉没的军舰不多,多是小型驱逐舰和普通运输船。
试验的结果显示,核爆引发的空气冲击波,是上述舰只沉没或受损的主因。至于在爆心1,000码(910米)范围内的船只,其受损程度极受舰体方位左右。如一艘距爆心700米的林森号驱逐舰,因整面右舷朝向爆心,使舰体横向承受冲击波,受损面积因此增大,故此在一小时内沉没。反之,在爆心东南面的船舰以舰艉朝向爆心,纵向面对核爆冲击波,受损面积较小;再加上阵列的军舰密集编布,又分散了冲击波力量,使该区军舰受损相对轻微,纵受重创仍不至于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