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枚核弹外壳都包了一层特制的钴,这四枚全是钴弹,钴弹也被认为是最“肮脏”的核弹之一。

将一定数量普通的钴(59)放置在核弹中爆炸物周围。当核弹爆炸后,核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会将钴59转化成放射性同位素钴60,以尘埃的形式返回地球,污染地面。钴60衰变成镍60,同时放射出117值133v的伽马射线。其半衰期为527年,使得钴60有充分时间传播并维持足够的放射强度,由于半衰期太长,被袭击者即使躲进了掩体,也很难等到放射结束。

而钴-60所释放出来的伽马射线,穿透性极强,即使在厚实的钢制舰体内,对其的衰弱效果也很差。历史上这一概念首先由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于1950226提出,声称一批钴弹可以消灭所有人类。他的目的不是制造这种炸弹,而是说明核武器技术很快就会达到消灭整个人类的水平。

林汉一家人在阿图拉岛引爆的四枚核弹,威力最大的是第一枚,“最脏”的也是第一枚。

由于是用潜艇冲滩引爆这种“原始”的手段,所以在制造时,可以不必考虑载重问题。可以为了增加威力和“污染”效果,疯狂地将所能想到的增加污染的东西全安装在这枚核弹上。

四次核爆过后,处于核爆中心的美国海军官兵,那些幸存者们,多多少少都吸入了致命的核粉尘,这些致命的放射性粉尘,很快会在他们体内引发核辐射病。

再强的军舰也要身体健康的水兵来操纵。

遭受三次空爆核打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七太平洋舰队,虽然仍然有大量的军舰顽强地浮在海面上没有直接沉没,但是这支舰队已经废了。

停泊在港内的五艘战列舰,全部顶住了核爆,没有当场沉没。但是军舰全部受到了程度不一的伤害。

最严重的伤害是舰队装备的雷达、光学观瞄设备等脆弱部件损毁,装甲防护不足的副炮、防空高炮也基本全毁。而核爆产生的高热高温冲击,更引爆了部分堆在舰体露天的弹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而强大的核冲击波打在军舰身上,也造成了舰身一定程度的变形,受损,此外军港内所有军舰的舷窗玻璃全部粉碎。

三次核打击,对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造成的伤害没有“伤筋动骨”,却直接废掉了他们的“五感”。各类观瞄设备、雷达设备全毁,这五艘战列舰实际上已丧失了远程炮战的能力。而副炮高炮被毁,则令这些军舰在面对空中的威胁时变得虚弱无力,只能任人宰割。

此外,另一个要命的地方在于,核爆时,大量“忠于职守”的水兵跑到军舰上层的岗位上工作,结果直面核爆的闪光,运气好的直接被热辐射、光辐射、冲击波杀死,运气“不好”的则是当场闪瞎眼,然后在未来的时间忍受辐射病的折磨。

五艘战列舰仗着皮粗肉糙,承受住了核打击的“考验”,但港内的其他军舰就没有这个“好命”了。

损失最为惨重的是那些造近爆心的辅助舰只和驱逐舰、巡洋舰。三次核爆下来,共有上百艘这类船只直接沉没或因为核爆而燃起大火变成浮在海面上醒目的火把。

二十条埃塞克斯级航母和七条独立级航母,在核爆中全部受到重创。其中十二条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四条独立级航母伤势极其严重。虽然他们还没有马上沉没,但是个个舰上都燃起了大火,损管人员正不顾一切地抢救受损的舰只。这些航母的甲板全部受到了严重损坏,在船厂大修前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至于那些卡萨布兰级航母,他们在核爆中的受损也极为严重,三十四艘航母中有二十艘在核爆中遭受重创,其中十二艘已沉没或正在沉没或正在燃起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