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波一百二十架剑鱼从发起攻击到最后撤走,前后只持续了三十一分钟的时间。美国军舰上猛烈防空炮,前后共沉落了十六架剑鱼。
但是,总共吞下十五发和十七条航空鱼雷的缅因号和俄亥俄号,这时已是上帝都无力挽救他们的命运了。另外四艘护航航母同样也没有逃过这轮攻击,此外还有两艘驱逐舰和数艘运输船在剑鱼投下的鱼雷命中。
联军的鱼雷所有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是音响鱼雷,这种鱼雷区别于当时普通鱼雷的地方是它可以自己导向目标——敌船的引擎,以破坏敌船的动力系统。
该鱼雷是1941年欧洲战争结束后德国首先开发出来(注:历史上二战时德国也有类似产品),而英国也有类似的产品在秘密开发中。阿尔托利娅出现后,英德开始联合,双方为了对抗恐怖的美国海军,在新式音响自导鱼雷开发上共享了彼此的成果。今晚偷袭美国舰队,正是音响鱼雷第一次登场使用。
早期的音响鱼雷,其实很好对付,只要在船只后拖行一种可以发出大量噪声的机器,就可以使鱼雷偏离航向。但是因为第一次使用,美国海军根本就没有应对的经验,轻易地就让其取得了开门红。
在剑鱼机群撤退后十分钟,来自三艘航母的第三轮攻击又至,这回到来的是传统的俯冲战斗轰炸机。他们对着已处于崩溃状态的美国舰队补枪投下大量的重型航弹,又击沉了十余运输船后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虽然是夜晚出击,但有舰灵加持的联军海军,可以放心大胆,嚣张无比地在夜晚接收飞机时打亮大灯,根本无惧潜艇的威胁——实际上现在太平洋,也没有多少美国的潜艇。神圣冲击后,明白潜艇在“神使”全方位的感知力面前完全是送死的份后,这三年来大扩军中的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是扩充数量最少的,拥有的数量甚至还不如开战前,而潜艇部队也是美国参战的年青水兵们最不想加入的兵种。战争打了四年,美国海军中的潜艇部队战果廖廖损失巨大,最近两年来在太平洋里的存在感几乎是零,出击率和出勤率也是低得发指。
十一月九日的海战,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的结束了。欧亚联军出动约两百架飞机,前后共击沉美国海军蒙大拿级战列舰两艘,驱逐舰三艘,护航航母四艘,击沉运输船二十余艘,此外还击沉驱逐舰三艘,重创巡洋舰两艘。
而欧亚联军付出的损失,仅仅是二十二架飞机没有返航。
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人为对付大和级战列舰,不惜耗费巨资制造出来的超级战舰,前后共建造整整六艘,可是战沉的三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到沉没为止,都没有机会向对手射出哪怕是一发的主炮炮弹。
得到这个战果后,就连拥有舰灵的欧亚各国的海军高官,几乎都不约而同发出相似的感叹:
“大舰巨炮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战前,即使是林汉一家人,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们的设想是利用黑夜逼近美国海军,然后象挪威海战时那般,利用舰灵的“校正”能力,通过夜间炮战歼灭对手。
这一战术在挪威海海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关岛海战,同样也是战果辉煌。但在这之后,美国海军采取了针对的战术,靠着大量的远程侦察机进行拉网式地侦察,同时利用阿留申岛链岛屿群密集的特点,仗着雄厚的国力疯狂地修建岛基机场,硬生生地将战列舰逼在了“半天航程”外,根本就不给敌方利用夜色逼近发动炮战的机会。
结果,林汉等人最后只能利用航母攻击半径远的特点,加上“落后”的双翼机低空操纵性能好的优点,让航母上场担当主角。
预想中的大和号、信浓号、布列塔尼亚号上的460毫米巨炮和蒙大级战列舰上同等级巨炮互轰的场面,始终都找不到上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