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在中东的势力和对东南亚的水道控制,都挡住了中苏德三家的路,无论哪一家,都不想看到英国人继续在这儿吃独食。尤其是中东,为了这里的石油,其他四大流氓,哪怕是和英国有传统友谊的日本,都不可能允许英国人一家控制这个世界未来的油管和东南亚水道。
四家中,中国特点是虽然底蕴深厚(指有六亿人口和广大的国土),最大的缺点却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日本的情况和中国正相反。对此林汉的四女儿大和抚子心中有数,所以她赤化日本后,极力地和中国修好,就是想和中国抱团取暖以便能在将来在中东问题上分一杯羹。
“中日同文同种,建立中日联盟”,这是李华梅化身大和抚子后给日本制定的未来五十年的外交大方向,李华梅离开后,她的“女儿”真·大和抚子,同样也认同李华梅的这个观点。大和抚子很清楚,在东亚,日本只有和中国联盟才能分到汤肉。美国现在和日本已是世仇死敌了,而英国人把自己的殖民地皆视为禁脔,想要在外面刮出油水来,唯有和中国联手而不是对抗才有机会。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赶走了野心十足的美国后,现在中苏德日四家,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到了英国身上。无论如何,四家都不容许英国人在未来独占中东的石油利益。
昨天还是站在一起共同对付白头鹰的战友,今天就开始互相做手脚准备黑刀,这就是国际政治,国家大战略。
不过1947到1948年,这四家暂时都还处在“布局”时期,东南亚暂时“太平无事”,而这个时期,英德苏三国,都正在联手做一件“大事”,一件“政治正确”的大事——那就是在耶路撒冷地区,建立一个纯粹的基督教国家。
以色列要建国了。
神圣冲击后,对于德、英、苏三家来说,他们打着上帝的旗号,弄死了自己看不顺眼的欧洲天主教,并在这过程中假上帝之名,捞取了大量的好处。但是“上帝”的发源地,耶路撒冷居然还存在着大量的“异教徒”教堂,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于是,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的地位,在这时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1943年三家首脑进行暗中勾通后,决定在这里为以色列人建个国。
排犹,从来不是德国一家的专利,而是欧洲几百年来的“常事”。只不过是历史上小胡子同学玩得比较大又倒霉地被大家抓了当成典型,然后才出名的。
在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那边的犹太人聚居区是很早就有的。19世纪中期犹太人开始第一次回归潮,在1878年,在巴勒斯坦的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
到了十九世纪末,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锡安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著名的《贝尔福宣言》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而神圣冲击后,在三国政府的暗中支持鼓动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活动就更加频繁。三国政府高层,都很乐意看到,通过帮助犹太人在这一地区建国,一方面“解决”自己国内讨厌的犹太人问题,同时又可以完成将耶路撒冷拉到“上帝的旗帜”下这个“政治正确”的任务,同时还可以借助犹太人之手来吸仇恨,不必中东地区的本土宗教正面冲突,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神圣冲击开始后,在各方势力地暗中鼓动下,“犹太人家园计划”正如火如涂地在全世界展开着。“以色列自治邦”的很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响了起来。
阿尔托利娅和汉娜都知道历史未来,知道中东的重要性,他们都需要在这儿养一条能方便自己未来在此“榨油”的狗。在他们看来,历史上有过的那个以色列国,虽然“短小精悍”,但国土面积还是太小,战略缓冲余地不够,必须更大,更强,方能更能地帮他们“吸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