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概就是初中化学式和高中化学的区别。
初中分子式是多么简单啊,背不出凑也能凑出来,作者君初中从来不背分子式,每逢考试都是直接凑的,高中分子式那鬼画符(喂!!!!)就不行了……加上数学大魔王在,所以我就去学文科了(喂???)
举个例子,《春秋》你入门的时候看他丫就是史书啊,没错啊,从小就是这么背的,《史记》不就是传承《春秋》吗?
但是旁友们,你们知道汉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春秋经》当做法律大百科看吗?就连高度法制的秦朝很多法律条文也参考了《春秋经》,在法律知识相当全面发达的宋朝遇到疑难问题时候也会把《春秋》翻出来从中寻找知识点。
是的,有一种书表面看是历史书,实际上能被当做律法百科看。
因为《春秋》太逆天,光它的注释本就出了好几本,最有名的就是《左传》《公羊春秋》《榖梁传》,当然《吕氏春秋》也勉强能搭点点点点边吧(虽然我觉得吕氏春秋这个名词有点曾热点的感觉)
可能有研究过文学的宝宝又要问了,不对啊,《左转》不就是那传说中的那什么帝王书吗?
对,除了历史书、律法书之外,《春秋经》作为孔子一生中的最后一本书,说他是编纂还是整理都无妨,但是其中传递着的其实还是孔子的最深的愿望——用这本书来治国。
到了跟着师傅学习单独一门的时候,这时候已经是徒弟或者弟子层次了,有啥差别呢?徒弟(徒儿)、弟子,这两个名词中都出现了代表子嗣的儿、子两个字。
到了这个层次基本上已经类似于父子关系了。
但是这还不是终极,因为还有一个亲传弟子。
啥意思呢
一般的儒学大师虽然各本书都有狩猎,但是他最专精的其实就只有一门,而恰恰是这一门他会最最最最严格得考察每一个学生,从中挑选一个人将自己最重要的毕生绝学传授给这个人。
如果说弟子和徒弟是身体和人际关系上“父子”关系的话,亲传弟子所接纳的就是作为老师的未来和思想的延续,带有一种将老师责任传承下去的那种使命感。
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可以有很多很多学生,很少的弟子徒弟,以及更少的亲传弟子。
………………虽然说了那么多好像没啥用……没事,只要包袱足够多,你们总能找得到抖机灵的机会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