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桓容 来自远方 849 字 2022-08-27

遇上此类情况,桓容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当这些都是“偏科”人才,大手一挥,全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尽量少让他们接触“不该接触”的,自然不会生出太多的烦心事。

再者说,朝中有郗愔谢安诸位大佬,这些新人再蹦高,照样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不是桓容爱好找虐,想给自己找不自在,而是朝中需要不同的声音。

他制定的政策就一定对吗?

出于好意的施政理念就一定能惠及万民吗?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考验。

历史上,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并不鲜见。他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能在权利中迷失,更不能过度膨胀,以致失去本心。

出于以上考量,桓容用人的范围不断拓宽,选才的数量不断增多。大中正忙到天昏地暗,首次知道,做个“印章”也如此累人。

士族高门得到好处,对天子推行的多项制度不再那么抵触,见到其中的好处,更设法加以改良,主动推行各州。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学院。

几年过去,范宁桓秘开办的学院闻名遐迩,建康幽州之外,扬州、江州、荆州甚至是宁州都有了分院。

两人依托关系,三顾茅庐,请出隐居山林的多位名士大儒,分别往各地学院坐镇。

去岁,宁州刺使上表,州内豪强愿意出钱,请在州城再建一座学院。

桓容觉得稀奇,他当真没想到,早年有“贪暴”之名的周仲孙会如此重视教育。

不过,多建书院是好事,派人查过宁州实际情况,桓容大笔一挥,宁州成为继幽州和扬州之后,第三个拥有两座学院的治学之地。

除此之外,周仲孙另有秘奏,自去岁以来,宁、交两州出现大量的僧人和沙弥,各处宣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