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不想累阿兄基业受损,不想让百姓失去安稳,不想阿兄的心血毁在儿的手里。儿无意玄学,也不喜儒家,法家也仅知皮毛。”说到这里,桓玄顿了顿,表情稍显苦恼,似在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将自己的意思彻底说清楚。
“儿只想学习兵法,学习读海图,随四兄出海,为阿兄征战。”
桓玄的话说得直白,更有些东一句西一句,实无太多条理。
然而,小少年表情严肃,目光清明,显然想什么说什么,没有半点遮掩和隐瞒。
待他说完,桓伟的五官皱了起来,苦恼的看一眼兄弟,无奈道:“阿宝,能说的你都说完了,让我说什么?你平日里说自己口笨,都是骗人的吧?”
此言一出,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都没忍住,同时笑出声音。慕容氏也消去几分紧张,紧绷的神经开始放松。
桓伟显然不明白阿母和阿姨在笑什么。
他明明说的是实话,哪里好笑?
转头看向桓容,发现对方没笑,果断的点点头,还是阿兄好!
“阿母,儿和阿弟一样,都不爱读书,也非治国之才。阿兄要立皇太子,大可从几位叔父家中选。”
桓伟越说越觉得有道理,表情微亮。
“叔父家中儿子多,从兄多已娶亲,在从侄中挑选,总能挑出合适的。”
为了自己脱身,小少年不介意把从兄和侄子全部卖了,一起推出来挡枪。
“去岁,豹奴代从兄入朝贺元月,我见过他,知道他启蒙至今,玄学和儒家都有涉猎,还学习法家,和袁阿兄很能说到一处。”
“还有阿玉、阿生和阿全,都随从兄读过老庄,阿玉更读过春秋!”
桓伟口中几人,分别是桓嗣嫡子桓胤,桓石秀的儿子桓稚玉,以及桓石虔的次子桓振、三子桓诞。
去岁元月,宫内设宴,几人代父入朝贺岁。敬献寿酒之后,都被南康公主召至长乐宫,和桓伟桓玄相处融洽,感情很是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