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悍此次北上述职,因为人数受限,再三斟酌后,决定只率周仓、乌追及五十狼牙飞骑,再加上五十役夫押送人马所需粮草,以及各种赠礼共十辆马车上路。
当初离姬曾希望与马悍一同北上,不过那是去年的事,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白狼城四面皆敌,形势窘迫,自然是跟在马悍身边北上更安全。但时隔一年,白狼城早已今非昔比,拥有五千兵马,可谓兵强马壮,良将济济,马悍不找周边异族的麻烦就算好了,还有谁敢惹白狼城势力?因此,离姬还是呆在白狼城里最安全。
只带五十骑,看上去不多,但整个白狼城无人不知,他们的城主可是一敌四千的昆勃图鲁,他能平平安安的去,就一定能毫发无损的回。从白狼城到辽东,最常走的一条道就是顺白狼水北支,沿马首山道至柳城,再折向辽西郡治阳乐,进入辽东属国的昌黎,再经辽东无虑、险渎,最后抵达襄平。
但马悍经过反复对比,决定走另一条道:先沿封大水至辽东湾西海岸,然后沿海岸线北上,进入辽东属国的徙河,再向东行三百里至险渎,最后抵达襄平。这一条道明显比前一条道耗时短,至少缩短三分之一行程,但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路难行,所经之处,人烟稀少。
此前太史慈、田豫等也曾提议坐船到辽东最快,从沓氏上岸,足可缩短一半路程。但马悍认为必须亲自走一趟陆路,既为考察,也有军事目的。自己好歹是辽东骑都尉、辽西白狼城主,却连辽西都看不全,辽东都没走过,哪里说得过去?
趟过海路,走过陆路,才能做到心里有数。
就在这重阳登高之日,马悍一行百人,押着十辆大车,辞别众人,正式起程。
……
九月十六,出发一周,马悍已行出四百里,虽然路途很不好走,山深林密,道路堵塞。好在这片地区都属于文成县惯例管辖范围,当马悍拿下文成时,曾多次派专人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对此地区的小道、山林、河流颇为了解。因此,能走在最正确、最快捷的道路上,半点冤枉路都没绕。饶是如此,每天也不过行走六、七十里,一周下来,还没走出辽西,距离第一个中转站,辽东属国的徙河,尚有百余里。
沿途所见,人烟稀少,无论汉民还是胡人都很少见。想想也是,若大一个辽西郡,不过区区四、五万在籍人口,加上不在籍的黑人黑户,顶多七、八万口,多半分布在几个县城及城池周边。其余穷山恶水、野兽横行之地,有多少人敢居住啊?这又不是漠北,凡有水草处,皆有部帐人烟。
马悍一路行来,此情此景,尽收眼底,心情越发沉重。辽西的确不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地方,道路不靖,难通商贾,山多地少,耕地有限,养兵五千,已经是极限。白狼城也好,辽西郡也好,都只是一块跳板而不是根基,那么,他与他治下数万军民,将要跳往哪里?他们的根基,又在何处呢?
领导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对马悍而言,未来的一年内,他必须要为自己的集团指明发展方向。明年就是公元194年,三国群雄,进入最为激烈纷争的年代,曹操、刘备、吕布、孙策……这些如雷贯耳的枭雄级人物,都将在这一年,或奠定自己的根基,或找到奋争的方向。
天下大局,谁先落子,谁就能占据先机。一步快,步步先;一步慢,步步撵。
时不我待,马悍,你必须要比他们更快才行啊——马悍用力攥紧拳头,为自己打气。
正当马悍苦思破局之策时,前方放出五里之外的十个哨骑,忽啦啦奔回一半,勒马长嘶,气喘吁吁报告:“禀城守,前方有十余胡骑在追赶一个骑手,正朝我们车马方向而来,第一伍的兄弟正盯住他们,是否拦截,请城守示下。”
马悍浓眉微皱,随即断然道:“不必拦截,放他们过来。车辆围成一圈,以十飞骑横于车前,其余四十飞骑,分散于左右翼,警戒半径为百步。胡骑若敢进入百步范围内,断其后路,尽俘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