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华亭新区的码头上,一时间千帆汇聚,来自各国的船只纷纷闻风而动。传说中遍地是黄金的古老帝国张开怀抱拥抱世界,呃,你没睡醒呢。不过是推开了一扇窗户而已。

乘坐鹿特丹号帆船,离开巴达维亚,在海面上飘了近一个月,来到长江出海口的海面上。手里举着望远镜,曾经痛彻心扉的失败,再次涌上揆一的心头。大明的一艘飞剪船出现了,大摇大摆的截住了鹿特丹号,根本就拿船上的32门铸铁大炮不太当一回事。

登上鹿特丹号的是一个年轻的军人,身材不高,面色黝黑,态度傲慢,仰着下巴,用山东口音的大明官话道:“既然是来和谈的,为何开这战船来?”这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思了,这年月帆船出海,没几十门大炮防身,你也好意思出来混?

揆一是副使,听完通译的话,耸耸肩道:“荷兰只有这样的船,单纯的商船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找死的行为。”年轻的军官从鼻孔里喷出一声冷哼,淡淡道:“作为交战的双方,没有在海上把你们击沉,就已经是很礼貌的行为了。想登岸可以,战船必须交出来,船员登上小船,走的时候还给你们。”这态度太强硬了,简直就是在羞辱。

揆一差点没忍住怒火,还是普特曼斯及时的按住他的肩膀,笑道:“没问题,入乡随俗!”

为了这次谈判,普特曼斯很努力的向巴达维亚的华人学习汉语,学会了一句“入乡随俗”后,总算是有了发挥的余地。果然,听到他极为蹩脚的官话,年轻的军官脸色好看了一些,露出还算平和的表情道:“既然如此,你们在这等着,回头交出武装就行了,换船太麻烦。”

很快就来了两条战船,都在一千吨至一千五百吨左右,船上下来一些水兵,登上鹿特丹号之后,很不客气的接管了武装。普特曼斯极为合作,让手下的人除了必要的操作之外,其余的人全部到甲板上,接受对方的监管。

总算是跟着引水船进入了扬子江航道,这时候才看见了吴淞口的炮台。看见这个炮台的时候,普特曼斯和揆一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都是一个想法,当年的荷兰船队,还是运气好啊,没有往扬子江里扎进来,不然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炮台,会死的很惨啊。

船停在码头上的时候,两人的脸色又是一变。看看旗号就知道了,不单单是荷兰人来了,葡萄牙、英吉利、西班牙的人都来了。这年月,海上跑商业的国家,能来的都来了。可见这个荷兰人现在处在一个很不妙的位置,大明一旦不愿意接受和平,他们对华的贸易将落在其他对手的后面。坦白讲,就算是整个荷兰的舰队都开过来,他们都没有必胜的信心。这个国家,太大了,一旦把注意力转移到大海上,迸发出来的能量简直就不是小国能想到的。

登上码头时候,荷兰人的表情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个码头之大,超出了预料不说,关键是整个码头就像一个巨大的方形石块。靠岸之后,不用什么小船,直接就能登上码头。

等在码头上的一名大明官员,穿着打扮与大员那边的官员不一样,表情倒是一样的傲慢。对两位特使道:“本官是华亭县令,谈判的事情,本官来负责。阁部大人事情多,不是想见就能见的,更不要想跟他老人家对话,你们,还没那个资格。”

“不,我们代表的是荷兰国家。怎么没资格跟大明的内阁大臣对话?”揆一忍不住的开口反驳,遭到对面的这个县令的一句挖苦:“你骗谁呢?你们能代表的只是荷兰的一家公司,说的不好听的,本官出面,已经是很给你们的面子了。不想谈就滚蛋,想见阁部大人,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上一次在大员,阁部大人已经破例了,这一次,就别做美梦了。”

杨龙友的话难听的很,但是普特曼斯还是伸手按住了要发作的揆一。人家说的没错,他们能代表的其实就是东印度公司,代表不了荷兰政府。从这番话里头,能看出这个内阁大臣,对整个欧洲的形势,有着充分的理解。

“这位县令大人,我想知道,其他国家的人来了,也是一样的待遇么?”普特曼斯沉着的问了一句,杨龙友倒是给了他一个答案:“那是来做买卖的,船舶司负责。”

普特曼斯没有问题了,这番对话,他得到的信息很丰富。首先,这个大明的所谓新区,主要目的就是跟欧洲做买卖。其次,这个新区的分工很细致。最后,这次谈判前途艰难。理由很简单,主动权不在自己的手里。要打打不过,还担心别人打到巴达维亚,要做买卖,人家坐在家里,其他国家的人就跟苍蝇闻着血的味道,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