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带来了文莱的消息,一艘补给船在文莱靠岸,送去了大量的铁制品、军用口粮、布匹、弹药等等物资。因为那个不锈钢茶杯换了一块狗头金的缘故,陈燮特意让船队送来了一批不锈钢的产品,打算继续忽悠本地的土著。坑他们,陈燮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这种在现代社会,十块钱三样的产品,利润已经不是逆天了。
这么说吧,南洋这条航线,运什么来都赚钱,只要你来,就能满载而归。
陈燮在二十艘三级战列舰和三十艘四级战舰的护航下,返回大员的时候,皇家船队跟着一起返航了。船上满载着南洋的物产,运回华亭又能大赚一笔。陈燮的旗舰上,装的黄金都是按吨来算的,这一趟抢的很爽,真是大丰收啊。不但抢了人家的金库,还各种搜刮,黄金就装了三吨还有富余。
回到大员,陈燮没有多停留,不济之后,继续北上华亭。抵达华亭的时候,皇家船队靠岸时,张巡立刻被等在这里的商人淹没了。胡椒、铜锭、肉蔻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用看货,直接就一船一船的卖掉了。其中有一艘船,那是绝对不会让人上去的。
这船上装的不是什么南洋物产,装了一吨重的各种金币和黄金,这是张巡要送到京师给皇帝显摆的。也是陈燮特意让他这么去做,目的嘛,呵呵。回头知道皇家船队这一趟的利润,整个京师还不得发疯啊。整个大明有能力的人都来投入海贸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阻挡大明的海洋意识的井喷呢?还有什么人敢跟捏住了这条黄金航线的陈燮作对呢?
第五百四十八章 漕运,何去何从?(上)
朱由检这人有一门好,他要是信任一个人,就能对你有足够的包容。他信任过很多人,可惜,那些他信任过的大臣们,都没有给他一个过得去的成绩作为回报。
唯一的例外就是陈燮,只要给他一丁点信任,得到的回报就是十倍,百倍,甚至更多。
听到两万两黄金的消息时,朱由检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无心处理奏折。这可是黄金啊,两万两,这才是跟着走了一趟运输的运费,这还没算从钱庄过来的汇票,韩赞周的密奏上说了,一船南洋货物出手,可得银圆三至五万不等。这是何等的暴利?还是第一次挣这么多钱的朱由检,突然发现面前又开了一扇窗户。
“去,让人把消息散布出去,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何。”朱由检叫来王承恩,一番吩咐。这个时候的朱由检,就像看看那些大臣们的嘴脸了。想当初户部和内库穷的揭不开锅了,还是有那么多大臣反对这个,反对那个。现在看来,陈燮说的是至理名言啊,无非就是利益之争。国家多拿一点,私人就少拿一点。大明的田赋,不就是这么一个慢慢蚕食的过程么?
消息传的叫一个快,很快就进了内阁这些大佬的耳朵里。周延儒的反应是表情平静,内里如火。他可是宜兴人,江南那个地方的情况,他可是熟悉的很。江南经商之风甚浓,周家也有做买卖的专门团队,同样是做买卖,周家一年能落下个五六万两就是好年景了。现在看看皇家船队这一趟出去,自家那点根本就不值一提了。想到这里,心越发的热了,要给家里人写封信,再给陈燮写一封信吧。不求他照顾别的,家里来信说船不好买,就照顾这个吧。
卢象升最为淡定,听到这消息,只是淡淡道:“好啊,新军有钱操练了。”
杨廷麟的反应也很淡然,哦了一声:“好事啊,户部的库房不会被惦记了。”
洪承畴则慢悠悠的站了起来,端着茶杯在房里踱步,他是福建人啊。当然知道海贸的利润多大,当官当到他这个地步,对财货是没太多的最求了。福泽一下家人,倒是可以的。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当务之急,是跟陈燮搞好关系,如何入手呢?这是个问题。
陈演当是看上去没啥动静,回到家里就热闹了。老婆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来求见,都在提这个事情。皇家船队十条船,一趟南阳,挣了上百万的银圆,黄金两万两。这事在京师传疯掉了,最玄乎的说法,船队在爪哇发现了一座金山,搬百八十年都搬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