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九月初七,参奸佞、荐忠良的奏折便如高山一般,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大惊失色。
高琛在一旁研墨,问道:“陛下,那么神策军……”
皇帝拍了拍自己的前额,“朕真是个不善明察的昏君!”
高琛神色一惊,“呀……陛下,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何来昏君一说?”
皇帝背靠在龙椅上,全身没了力气,道:“朕受宦官制约,形同傀儡皇地,此乃罪一朕不能明辨忠良,误信传言,此乃罪二。”
高琛摇摇头:“陛下,都是那些奸佞蒙蔽了您的眼。”
“可是朕如果不是昏君,哪能这么轻易便被蒙骗了?”皇帝叹着气:“可见一切都是朕的错,朕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忠臣们的心啊……”
“陛下,”高琛劝道:“如今恢复神策军还来得及。穆昭容不是说蒋玄晖的下一步计划便是攻入大明宫么,有了神策军,便不用怕了。”
皇帝闭上眼,“神策军可以重建,但将魂不知还能不能如从前一样坚定。他们的心一定被朕伤透了……”
突然,想起一阵清亮铿锵的声音:“神策军岗位陛下赴汤蹈火,又怎会因为这点挫折而倒下!”
皇帝和高琛望去,来者正是司空峻。
皇帝连忙站了起来,像是望着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
司空峻挥裘跪下,声音洪亮,绕梁不绝,“神策军甘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微臣愿竭尽全力,重组神策军!”
皇帝眼中盈盈,久久望着司空峻,说不出话来司空峻亦致以最诚挚的眼神和敬意。两人立于殿中,隔着数步远,却又像是隔着整个大唐的疆土,将士之忠、君王之信如火焰般燃遍了整个麟德殿,也即将燃遍整个大唐疆域。此时此刻,已无需多言,彼此心意俱是了然。
秋风愈加浓烈,大明宫中的风波和暗涌亦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天复元年九月初九,神策军得以恢复,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从前能召回的士兵尽数召回,又从其余军队中编排了五万人马入神策军。
然而,正当准备围剿蒋玄晖的时候,所有人却突然得知,蒋玄晖人已不在长安,早已往东逃去。
清芸亦惊呆了,来到长安殿,道:“为何蒋玄晖没有攻入大明宫?嫔妾记得,记得他当初就是计划的要这样做呀。”
乔桦冷静下来,想了想道:“兵不厌诈,蒋玄晖本就是条老狐狸,计划有变也是有可能的。”
此时,德妃、陈充媛和杨婕妤也都来到了长安殿里。
德妃建议道:“不如直接请神策军东征,讨伐蒋玄晖?”
乔桦闻言,思索良久,道:“也是可行的,想必蒋玄晖一定是去投奔朱温了,朱温一直都想将陛下取而代之,蒋玄晖往东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