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这份羞臊啊,可是当着堂上堂下那么多人呢,又不好发火,只能一边吩咐傅巽:“替我送是从事。”一边放下曹操的来信,连番朝赵岐作揖:“都是表的不是,气恼了赵公,表之罪也。”道歉可是道歉,但话全是虚的,更没有就此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僭越天子仪仗了。
堂下满是学生,里三层外三层的,原本全都席地而坐,后来是勋指着宋忠他们鼻子开骂,就有不少学生站起来了,再后来赵岐从正门进堂,学生们自动地闪出一条道路来,等老头儿过去,又再合拢。这回是勋下了堂,学生们匆忙后退——刚才让赵岐是出于敬意,这回让是勋,就有三分敬意,七分惧怕。
是勋心里这个得意啊,但是还不好表露出来,要不然显得咱爷们儿太没城府啦。他是面沉似水,昂首挺胸,双手笼在袖中,在胸前虚拱,摆足了不骄不躁、宠辱不惊的高人feel,连正眼也不瞧那些学生,就这么大步流星朝门外迈去。可是才到学宫门口,却突然听到身边响起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小子今日受教了。”
是勋闻言,略略转头一瞧,就见那是个小学生,估摸着也就十三、四岁的年纪,长得挺俊,仪态也很恭敬。看到他望向自己,那少年赶紧深深一揖:“先生适才云,天子蒙尘,中原板荡,一二经师老于章句可也,我等少年,便应学以致用,芟夷大难,兴邦安国。小子如拨浮云而见天日也。”
是勋心说孺子可教啊,随口问:“汝何姓何名?”少年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小子琅邪阳都人氏,复姓诸葛,单名为亮。”
啊呦,竟然是诸葛孔明,没想到竟然能跟这儿见着他,这还真是“有心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哪!
第十九章、祖道之金
是勋前一世并不能算是亮粉,不过非粉并不代表就必须黑,他对诸葛亮那也是相当敬佩的。他认为诸葛亮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具有当时代一流的水平,但可惜放错了位置,这才导致壮志未酬,星陨五丈原。其实无论是把他安排在荀彧的位置上(刘备其实就是这么干的),还是安排在郭嘉的位置上,都能胜任。但好死不死的,刘备把蜀中七成能人都扔在夷陵战场了,诸葛亮身负托孤重任,天性又过于谨慎,不放心别人,就被迫要军政一把抓,还要当他并不完全胜任的大军统帅,所以直到活活累死,北伐也未能建功。
不过话说回来,时势比人强,刘备死后的蜀中,要说彻底无法翻盘可能有点儿过了,但以小搏大,胜机也是相当渺茫的。诸葛亮没能绝地大反攻,那也并不应当苛责。
所以他当日还在徐州,就曾经打听过诸葛亮的消息来着——虽然明知道“卧龙”这年月只是条小鲤鱼而已,还且跃不过去龙门哪——这回来荆州的路上,也打问过黄射,说有位琅邪名士诸葛玄,有没有到荆州来哪?只可惜黄射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诸葛玄的名字——估计他要是问问一直呆在襄阳的蔡瑁、傅巽,能够得着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是才到荆州,就被告知要受刘表和儒生们的难为,心情一糟,就把这事儿给抛在脑后了。
终究诸葛亮还小嘛,就算发掘出来又管啥用了,自己不过想预先认认对方家门儿,方便以后拜访而已。他倒是听说了“凤雏”的消息,庞统好歹也十六、七了,搁这年月就接近成年,可以派得上用场了,但自己要是没记错,“卧龙”最多不超过十四岁,正经初中还没毕业哪。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诸葛亮是二十七岁,不见得他十多年前就是天才了。
可是没想到,今日竟然在荆州学宫之中,得遇诸葛孔明,而且这孩子虽然年幼,却已经表现出相当不俗的资质来了——起码他心高志广,不是普通光想着念书进学的士人子弟。所以是勋是又惊又喜啊,不禁就邀请诸葛亮,说你觉得我讲的课有道理吗?好听吗?要不要跟蜀黍回去,蜀黍再给你好好讲讲……
咦,不对,这为什么有点儿拐骗小正太的味道了……
就见诸葛亮又施一礼,瞧神情就有点儿遗憾:“尚在学中,不可擅离。”是勋撇一撇嘴:“这般腐儒之学,还上它作甚?我兖州尽多既通‘五经’,又能因之而安邦定国的俊才,如荀文若、毛孝先、任伯达等,卿何不往兖州游学,以广见闻?”
可惜诸葛亮还是推辞,说不得叔父之命,我是不好离开家的。是勋见实在拐不走这孩子,只索罢了——话说从来没什么天生圣人,一个人的才能、成就,跟他的生活环境、成长轨迹直接关联,天晓得诸葛亮在成年前就离开荆州,还会不会变成“卧龙”呢?今天得以相识,那就挺走运啦,bye bye吧,蜀黍……叔叔过几年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