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345 字 2022-10-20

袁尚倒还有一股狠劲儿,他说我就率领亲信部曲百余人先登,你跟后面赶紧整列,随后跟进。然而这话要是袁熙说的,逄纪肯定答应,是袁尚说的,可就不敢放人啦——你是袁氏之主,这百人攻山实在太危险啦,你要是有个闪失,袁家不就彻底完了吗?难道让我依靠袁熙去?即便他没有袁谭那么可恶加无能,也并非能够扶保得起来的主儿啊!

逄纪拽着袁尚的马缰,不放他上山,于是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如水般流逝。虽然说时迟,那时快,前后也不过数息的功夫,但战阵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往往胜负也只在须臾之间便能判定啊——

他们正跟这儿拉扯呢,忽听身后战场上喊声大变。袁熙首先转过头去一瞧,啊呦不好,我怎么瞧不见蹋顿的旗号了呢?

他在平地上瞧得不是很清楚,曹操、是勋等人居高临下,整个战场却几乎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虎豹骑”在曹纯率领下不计伤亡地奋勇前冲,乌丸突骑虽然精锐敢战,然而猝不及防,终于还是被冲破了。其实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往往是攻击力爆表,防御力却弱——一则罕有铁甲护身,二则也无阵形可恃。汉家大将除非行军途中仓促遇敌,否则必要择高而踞,然后排开亲卫,设置鹿角,弓手押阵,护卫得严严实实的,以当时的武器装备和军兵素质,斩首策略面对他们并不是很容易得手的。乌丸则迥然不同。

所以原本历史上张辽当先突阵,直接就于万马军中把蹋顿给斩了。这回虽然并无张文远那般猛将,可曹纯也非怯懦之夫,加上“虎豹骑”乃是曹家骑兵中的精锐,只要横下一条心来猛冲,奏功的可能性仍然不小。尤其有人已经瞟见袁军奔白狼山去啦,虽然他们不知道曹操把许禇和大群亲卫也派了下来,身旁的护卫力量极其薄弱,然而主危则臣恐,赶紧就想掉头回去增援。

夏侯廉和高览已经下令掉头了,只是正当与敌搏杀之际,一时间还转不回去而已。郭淮问曹纯咱要不要掉头?曹子和却一咬牙关:“此时退亦难退,即奋勇杀出,我部尚存几人?如何能救主公之危?不如并力向前,但斩蹋顿,袁军必走!”

第十二章、人心不足

曹纯算是拼了,不说掉头相救曹操,反倒下令继续猛冲。于是郭淮答应一声,高举曹操的大纛,双腿一磕马腹,便直朝蹋顿的旗号而去。曹纯挺着长槊,连续拨开数支羽箭,“嗖”的一声,直接蹿过了郭淮的马头,所到之处,敌众辟易,便如同波开浪裂一般。

蹋顿正立马本阵之中,他也是打老了仗的人,眼瞧着前面拦不住了,当即喝道:“抬某大弓来!”

游牧民族的武器装备普遍不如汉人,只有制弓技术,因为那同时也是他们谋生的主要工具,所以未必就比汉人差喽。尤其乌丸多年在边境上劫掠,也掳了不少的汉人工匠去,其中就有人为了谄媚乌丸大人,不计成本地制了一张桑木贴竹的硬弓出来——北地苦寒,也亏他能够找到桑材和竹料。这张弓原本是进献给丘力居的,后由丘力居赐给了蹋顿——没办法,整个部族之中,似乎也只有蹋顿一个人拉得开来。

当下蹋顿翻身下马,就把这张硬弓给抄起来了——即便他膂力惊人,武艺爆表,也只能把这张弓当步弓用——搭上支狼牙箭,双膀一用力,如满月般拉开,直直地便瞄准了一马当先的敌将。

眼瞧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很快突破了一百五十步。蹋顿对自己的弓术很有自信,当下不再耽搁,口中轻斥一声“着”,就把右手拇食两指给松开了。只听“噌”的一声,儿臂粗的弓身反弹,狼牙箭挟着一道劲风,就直奔那员敌将而去——那当然便是曹纯曹子和。

曹纯在冲阵的过程当中,不时便有流矢当面而来,他挥舞大槊拨挡,混如无物。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把蹋顿这一箭当回事儿,直到劲风扑面,才知道不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长槊挥上去,并没能磕开箭杆,而只是将将撩着了箭羽,狼牙箭略略一偏,仍然狠狠地扎中了曹纯的左肩,穿透重甲,透骨而入!

曹纯“啊呀”一声,竟然被这股大力带着就一个旋子,翻倒在马下。

千骑奔驰之际,这落下马去,即便没有负伤,估计也活不了太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