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291 字 2022-10-20

是宏辅微微一笑,于是指着马钧问诸葛亮:“此子可用否?”这回你觉得,马德衡可以做你的副手,帮忙研制连弩了吗?诸葛孔明略一沉吟:“亮请试之。”

目前剿杀和收服武陵蛮、山越的军事行动颇为顺利,且待平定,检其青壮为兵,便可配合水师,多道并进,以复交、广——计划在本年的下半年,于秋收前后发动攻势。只是地处遥远,兵员的调派,物资的运送,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必须在此之前完成连弩的研制,并且大规模制造,时间可实在不多了呀。不管这马钧是真有本事,有想法,还是虚言夸口,言过其实,诸葛亮都愿意尝试一把。

再说了,好歹马钧在数算上的能力是经过赵爽肯定的,而在机械方面,起码不是见了自己的齿轮布列图就一头雾水,诸葛亮正愁没有合适的助手搞研发呢,再怎么说,马德衡助手之力还是有的。他又是自己的属吏,不用白不用啊!

是宏辅淡淡一笑,拍拍马钧的肩膀:“德衡,好生做,但得成功,必青史留名也!”

马钧拱手为礼,嗫嚅着道:“尚、尚有一请……”是宏辅说成,有什么需求你尽管提出来。于是马钧提笔又写下一行字——“是公所著《物理初言》,求借一观。”

第二十三章、军国重器

连弩的最后完成是在延康四月。诸葛孔明先密奏天子,于是天子乃召重臣荀公达、是宏辅、贾文和、曹子孝、夏侯元让等,聚会宫中,以试校之。

这玩意儿若真有效,实为军国重器,绝不可轻泄于外,故而参与的人并不算多,且外有禁军围绕,别说苍蝇了,连阉宦都闯不进来。设置好了标靶之后,诸葛亮就运进两乘车来,先解开其中一乘的遮盖,由两名禁军把连弩扛了下来。

是宏辅仔细一瞧,只见外形与年初所见大同小异,只是其下安轮,其后有柄,真的做成了弩车模样。但比起当日的连弩来,弩身、弩臂都长了不少,只听孔明介绍:“弩长四尺二寸,臂开四尺八寸,连车重二百二十斤,力五石八斗。”

随即朝侍立在旁的马钧点了点头,马德衡会意,先朝天子深深一揖,随即疾趋过去,从马车上又扛下一具弩匣来,“咔嚓”一声安在弩车之上,听声音,貌似有金属关窍咬合。

是宏辅定睛一瞧,不禁大惊——敢情这回弩匣不是长方体了,而竟然是圆柱体!弩车上安上这么一具圆柱体的弩匣,这简直、简直就象加特林了嘛!

就见马钧安装好弩匣之后,便即推起弩车,晃晃悠悠地来到标靶之前,距离四十步之遥。在场之人都比马钧块头要大,诸葛孔明身高八尺且不论,就算与马钧个头相侔的天子(不足七尺),肩宽都是那孩子的两倍,目测马钧也就两百斤出头的分量(搁两千年后须打对折还多,也就一百斤),而且小胳膊小腿的,连他都能推动这具跟体重差不多的弩车,那普通士卒必然皆能推送啊。

——其实这目测还有点儿误差,马德衡虽然个子不高,胳膊腿儿都细,却还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纯书生,因为他熟悉工匠之事啊,就算抡不动铁匠的大锤,起码耍得动木匠的大锯哪。真要是性命相搏,他必然不是天子和曹子孝等将领的对手,也肯定打不过上过阵的贾文和、是宏辅,因为个头之差,恐亦难敌孔明也,但若跟年近六旬的荀公达相比,则必然稳占上风。

马钧推车推得歪歪扭扭的,但众人眼力都准,可以瞧得出来,那不是小孩子力气不够,而是他缺乏推车的经验,平衡性保持得不是很好。独轮车好训练哪,找些中等资质的兵卒,有个三五天也就练出来了,无论平原、山地,皆可推行如飞。

且说马钧把弩车推到标靶前四十步外放下,随即转头瞧了瞧孔明,但见孔明摇头示意,于是一咬牙关,再度提起车把,后拖到了四十五步左右。安稳了弩车之后,马德衡微微躬身,把脸凑到了圆柱体弹匣尾部。诸葛亮随即介绍说:“弩长一尺四寸,木杆铁簇,以纸为羽,敷之以蜡,可避潮湿……”

曹子孝提出异议:“以纸代羽,古所无也,可用否?”诸葛亮先点一点头,随即又摇头:“其稳自不如羽也,然匣中置矢二十,可连射也,若更以羽,不便运行。”纸尾箭肯定没有羽尾箭好用啦,但比起无羽之矢,稳定性终究还是要强一些的,最主要形状规整,方便置入弩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