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孙续不愿意看到的,他不反对董卓废了刘辩,但是如果要是说杀了刘辩,公孙续心里肯定难过,刘辩一直把自己当大哥看待,就像上次汉灵帝被围草原,很多人都觉得幽州不会有援军。
但是刘辩就坚定的认为公孙续会来救驾,仅仅是这份信任就值得公孙续出兵。前段时间公孙续之所以忍住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时机来了。
经过跟公孙瓒的商议,公孙续决定出动骑兵两万步兵一万共三万大军诈称七万大军进军洛阳,理由是,公孙续手上有先帝的遗诏。公孙瓒因为要镇守幽州,再加上汉灵帝的遗诏只是给公孙续的,所以他也不好带兵出征。
公孙续将行军路线定为先走上谷。经雁门穿太原,插上党,最后直奔洛阳。公孙续之所以选这么条行军路线是有深刻的政治意义的。现在丁原身死,并州军大部分地方缺少守备,这时候容易被匈奴入侵。
当然,虽然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公孙续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公孙续要横穿并州,为的就是趁机占有并州。现在并州还有上党太守张扬领兵镇守内部地带,外部例如雁门,九原,晋阳,河西等地则防守薄弱。
历史上的匈奴进趁中原大乱的时候出兵攻占过这些地方,甚至还掳走了大汉才女蔡琰。当初张辽奉命率领手下五千士兵随丁原前往洛阳以后,留守雁门的关平趁机发展了自己的势力,现在雁门已经掌握在关平手中,公孙续大军一到,关平自然出城迎接。
公孙续也很满意关平的见机行事,当初留下关平就是考虑到会有今天这种情况发生。现在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占领大半个并州,何乐而不为呢?
公孙续率军到雁门后休整了一天后就继续率领两万骑兵快速前进,一万步兵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去接手并州外围城市的防务去了。现在的并州很乱,除了上党和乐平,其他地方全被公孙续纳入管辖范围。
上党太守张扬也不敢说什么,公孙续太强势,他也不敢说什么,再说,有这么个靠山在也好,至少自己不必担心草原人的入侵,现在公孙续给他挡住了来自草原的威胁。
公孙续出兵的消息早就传到董卓那里。公孙续自称手上有先帝的诏令,董卓也吃惊不小,他不知道原来在何进召他跟丁原入京的时候汉灵帝也暗地里召公孙续入京。现在公孙续率大军前来,大有跟自己一决生死的意思。
董卓现在很忧虑,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公孙续自十二岁参军以来大小战役部下五十余次,未尝一败,幽州军的强悍早就是天下闻名,幽州骑兵和西凉铁骑还有并州狼骑并称大汉三支骑兵之王。
而幽州步兵第一军陷阵营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有天下第一步军的势头,就连丹阳兵这样的精锐的名头都被陷阵营盖下去了。董卓看着情报有点气愤,这公孙续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来了。
现在董卓还没有整合好手下的势力,如果自己出城跟公孙续野战,董卓最多也就敢率领西凉军五万出城,其余的士兵他不信任,而且还需要留下西凉兵看着,再加上世家大族肯定会在背后捣乱,董卓现在可谓是相当焦急。
又过了三天,董卓再次收到情报说幽州大军已经离洛阳不到两百里,这时候董卓正在征询李儒的意见,是出城野战还是闭门等公孙续打上门。
情报上说公孙续带了一万步兵,以公孙续的性格,陷阵营极有可能就在这里面。如果困守城池,董卓觉得自己最后会落败,与其如此,倒不如发挥西凉兵的优势,利用西凉铁骑出城与幽州兵拼死一战,看看到底是谁厉害。
董卓向李儒诉说了内心的想法,李儒一直闭着眼睛没有回答,董卓这时候也急了:“这女婿,平时都挺管用,怎么这时候却焉了,难不成他也怕了,如果连李儒都没有把握,那自己就真的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