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袁绍这边的事情正在进行中,另外一边,诸侯其他部队中,也很不太平。

有句话叫作:吃饱了没事干。那到底干啥呢?多半就得惹是生非啊。

刚开始会盟的时候,大家都还知道有个共同的敌人是董卓,那时候,就算有矛盾,至少也不会摆到明面上来,都会忍着。

但是,现在,董卓已经退走了,主要矛盾已经不存在了,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的摆上明面了。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诸侯之间的粮草问题,现在董卓已经退兵,各个诸侯自然不再愿意把粮草交到袁术那里让他同意发放,谁都有私心,袁术也是如此,他也不知从这个肥差中获利多少了。

粮草既然不再统一发放,那肯定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了。本来这也是自己后方运来的粮草,谁多谁少也怪不得别人,但是,有时候,某些人一旦穷疯了,自然是要想些歪点子的。

兖州太守刘岱自认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完全没有将一般的势力代表放在眼中,除了袁绍,公孙续这样的实力派外,其他人在他眼中确实不值一提。

但是,兖州乃是四战之地,也不怎么产粮,刘岱又不擅于内政,压根也就是半个废材。他只知道直接向别人要,哪会自己去搞生产。

自会盟以来,他的粮草也多半是向别人要来的。就在公孙续派太史慈回并州后的第二天,刘岱的粮草又出现短缺的情况,以前,他还可以直接去找袁术申请,但是,现在,袁术也给不了他粮草了。

迫于无奈,他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故不给,刘岱没有借到粮食,心里觉得乔瑁这是瞧不起自己,于是就起了杀心。但是,现在袁绍和公孙续等这几个大佬还在,也还轮不到他放肆。

刘岱东拼西凑搞了点粮草后,就开始策划怎么报复乔瑁了,只要有机会,他就来次黑手。

其他人那里也好不到哪去,整个盟军大营都是暗流涌动,只是,身为盟主的袁绍,他在这时候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反而致力于如何报复孙坚好夺回玉玺,不得不说,这是盟军的悲哀。

对历史走向多少有点了解的公孙续自然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他得知刘岱借粮不成功后,他就明白,盟军,快要散了。

这天晚上,他分别向袁术,陶谦,孔融三人发出邀请函,请他们来府中一聚。

由于幽州军这边兵力较少,所以他们已经全部驻扎在洛阳城中,而袁术他们也各自率领一万人驻扎在城中,所以,他们住的地方,其实是以前那些世家大族的府衙。

公孙续这么做,自然是跟自己父亲公孙瓒通过气的,公孙瓒也看出盟军已经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他也有意思请这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来喝次酒,权且当作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