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曹操把书信看过以后,就交给陈宫和荀彧看,他有心考验陈宫对自己效忠程度,于是,曹操问陈宫有没有什么计策?陈宫道:“明公,此时贼军猖獗,官兵力量不支,刘岱新死,不如趁势席卷兖州,此勤王立功之大事。”

曹操听了反而哈哈大笑道:“趁火打劫,非曹某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当作楷模。”不得不说,曹操这时候还装模作样的装清高,就显得有点假了,谁都能看出来曹操已经动心了。

可是,耿直的陈宫却大义凛然的说:“明公差矣,陈宫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但如今天下,能够立志勤王,拯万民于水火的,唯有将军,若占有兖州,从此群雄逐鹿,马上即可消灭董卓老贼,造福万民。明公若准许陈宫,陈宫愿效犬马之劳,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各地游说,争取兖州各郡统一听命于将军。”

曹操没法再装下去了,微笑道:“唯有宫台,是曹某人的心腹,既然如此,曹某人多谢了。”当夜,陈宫连夜出发,到处游说,真的很凑效,大家一听说曹操来了,格外兴奋。

看来,讨伐董卓也给曹操带来了不少好处,至少,曹操现在的名声确实不错,再加上曹操以前在洛阳当官的时候也确实干过很多让人称颂的事情,所以,在黄巾贼肆虐的情况下,兖州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寻常百姓,都希望曹操能早点入主兖州。

第二天,一大早,曹操就准备去兖州上任。动乱年代的官可不好干,尤其是面对着这么一大批号称有百万之众的黄巾军,曹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好在曹操手上现在还有一支精锐的军队,但是,曹操觉得有必要加强一下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在见识过幽州和西凉的骑兵以后,曹操也想着是不是要赶紧训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

所以,曹操才会趁着北疆那边办喜事的时候派遣自己最信任的族弟曹仁去北疆为公孙续贺喜,曹仁算得上是曹操麾下第一人了,曹操人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这口才也不差。

他去北疆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要跟公孙续交易大量战马,越多越好,最后,曹仁跟公孙续将战马数量定在了六千,没办法再往上加的话,曹操就真的要变成穷鬼了。

曹仁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跟公孙续交易一批军用物资,自会盟结束后,曹操手上的军队的军用物资就捉襟见肘了,尤其是去了扬州没有讨到多少好处以后,曹操这边就很难把士兵们都武装起来。

要说打造盔甲兵器的话,也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是,现在,曹操这边打造兵器的速度根本不符合他的预期想法,而且,他跟孙坚一样都很眼北疆犀利的兵器和坚固的战甲,于是,曹操就想着能不能跟公孙续交易军用物资。

曹操跟孙坚一样幸运,不过,由于曹操资本更加雄厚,他交易到的军用物资比孙坚要多更多,整整八千步军的装备,只要曹操现在将钱粮运到并州,这些装备就能马上成为曹操的。

虽然公孙续口头上说大减价,但是,这些装备的价格还是很高,但是曹操已经估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就继急需这些东西,不然,他那什么去扩军,然后又拿什么去攻下兖州呢。要知道,现在兖州的黄巾可不是少数啊。

等兵器盔甲和战马有了下落以后,曹操就天天跟自己的谋士和军师们一起商量怎么夺取兖州的事情,只要兖州在手,曹操就有机会发展壮大,这是曹操唯一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至于曹操的少年好友,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出路发愁呢?在讨伐董卓结束以后,袁绍其实也算是赚了个好名声,四世三公的袁绍大盟主,这名号说出去谁都得敬仰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