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听闻自己儿子请求援兵,公孙瓒严肃的回道:“既然如此,我自当留下一万乡勇给你,另外,这些黑山军难以管理,我再留下一万乡勇押解这两万俘虏,幽州那边也容易遭受黑山军攻击,我必须赶紧率军回去镇守代县等地,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公孙瓒这是明摆着在支持公孙续的行动,当下,公孙续也不点破,他立马召集选锋军,然后,在留下一万青壮看守俘虏后,并派公孙瓒借给他的一万青壮去换下黑山军大营那边的仆从军和关平的骑兵后,他就和公孙瓒到别去追击黑山军去了。

同时,为了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他立马派人传令给关羽,让他率领两万新兵直接开往常山这边和自己汇合,这样一来,等公孙续到底常山的时候,他就有骑兵三万三千,步军两万,在整体实力上,不算弱了。

李大目这边五千人紧赶慢赶,终于是讨到了常山境内,他立马派人去向张燕求救,可是,李大目左等右等,等到的消息却是张燕早就撤走了,常山这边压根就没有黑山军的势力了。

这么一来,李大目在常山这边还是孤立无援啊,如果这时候公孙续越界打过来的话,那李大目就真的是在劫难逃了。

就在李大目担忧公孙续会不会越界追击自己的时候,后方的斥候传来一个消息,公孙续率领骑兵三万多人正朝常山这边追杀过来,现在双方就距离五十里而已,以公孙续的骑兵的速度,也就不到一个时辰就能追上。

李大目心里暗骂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他也没有想到公孙续这次胆子是这么大,竟然直接就越界追杀,难道他就不怕引起冀州和并州的矛盾纠纷吗?

如果李大目要是知道公孙续心里是怎么想的话,那他绝对是要气的吐血了,公孙续不是不怕两州纠纷,相反,现在冀州这么乱,正是浑水摸鱼的最佳时机,公孙续是不会放过的。

李大目现在要么就在常山这块找个城池据城而守以抵抗公孙续的大军,要么就继续往中山那边逃跑去会合雷公,黄龙所部,只要汇合了他们的话,再往北撤退,应该还是能进入黑山境内的。

就在李大目还在犹豫的时候,斥候又传来消息,西边乐平那块出现了两万北疆军,领军将领乃是关羽,这一下子,李大目是再也不犹豫了,连并州那边的兵马都来了,常山哪里还适合他呆啊。

其实,李大目心里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溃败,当初他从中山这边跟雷神,黄龙他们分兵的时候,他率领的黑山军不过六七万人而已,其中真正称得上是士兵的不过三四万人。

当初,李大目其实是留下了自己一半的实力在中山这边,他率领自己剩下一半的兵马朝并州进发,一路上挟裹了不少百姓后他才发展到十几万人,所以,李大目心里在就明白得很,他的那十几万人,水分太多。

当时攻打雁门的时候,十几万人轮流上也没能拿雁门怎么样,关键就在于这十几万人中青壮不超过一半,能让李大目放心的也不过是他从中山带过去的三万多老部下而已。

就在突围的时候,李大目还庆幸自己的三万老部下还跟在自己身边,这样一来,只要能讨到中山汇合留在那的部下的以后,他手上就还有数万人马,这样一来,也算不得是大败。

可惜的是,他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孙瓒,一场遭遇战注定了李大目不能全身而退,再加上后来公孙续率军加入,直接就将李大目的三万老部下击溃,除去跟着李大目逃跑的五千多人外,其余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李大目的实力进一步被消弱了。

被挟裹的百姓终究没有多少战斗力,关于这一点,像李大目这样的流民首领其实也很明白,所以,他才会放弃大营中的那九万多流民,把他们作为弃子去拖延北疆军的速度,以求得自己逃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