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张宁点点头笑道:“难得兄长还能看清楚形势,若是兄长刚刚说出北疆军不足为虑之类的言语的话,我恐怕都会请兄长趁早回去了,呵呵。既然兄长明白北疆军不可战胜,那又为何犹豫呢?”

“北疆军的主力正在草原和匈奴人对峙,公孙续能率领来的北疆军不会超过五万,其余的不过是投降的黑山军。”张燕听了慢慢回道:“很多人以为这样一来北疆军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而我黑山军有地利之便,足可与北疆军一战。况且,公孙续不可能会在这边耽误太久,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公孙续必定会率军回去支援草原那边,如此一来,很多人都觉得不必害怕北疆军。退一万步讲,就算北疆军野战无敌,可是只要我们困守黑山大营,北疆军的骑兵就没有用武之地,我黑山军,必定不会遭受多大损失。”

听到张燕这么说,张宁点点头回道:“说的也在情在理,只是不知道是谁分析的?我军确实有地利之便,只要我们守住黑山军的各个要塞通道,公孙续确实打不上来,这是事实,时间一长,公孙续必定等不了这边的战况,那他就必定会率军回去,那我黑山军,就可以度过此劫了,是吧,兄长。到时候,我军又可以趁着北疆军还在跟匈奴人鏖战的时候出兵去骚扰他们的后方,这样一来,北疆军遭受两面夹击,就算不会惨败,但是,他们基本也就没有还手之力了,兄长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

张燕听了连忙点头道:“不错,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不仅是我,军中大多将士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在我看来,北疆军这次虽然打上门来了,但是危险不够大,我们要撑过去不难,难的是以后该怎么办。”

看到张燕真实的表明了内心的想法,张宁点点头笑道:“在这个时候,兄长还能这么实诚,足见兄长是个磊落的汉子,呵呵呵,可是,兄长啊,你不觉得你的想法很愚蠢吗?你们这样做,只会将黑山军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第254章 商议(二)

张宁的这一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直接就将张燕给吓傻了,什么叫做将黑山军推向万劫不复之地,张燕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是他清楚,张宁不会乱说话,他这么说,肯定是看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看到的地方。

看着张燕一脸疑惑的样子,张宁继续解释道:“敢问兄长,我们,是汉人否?”

“是。”张燕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可是我们现在却在想着怎么联合异族人对付汉人,是吗?”张宁一字一句的问道:“我们抛开个人恩怨,你来公正的评论一下公孙续,他的为人如何?幽州,并州以前是神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你清楚吗?幽并自古就是苦寒之地,当地百姓一直就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每年秋季,草原部落都会大举南下劫掠我汉家百姓,几百年来,有多少汉家子弟枉死在草原骑兵之手。公孙续帮助其父掌管幽州后,幽州的变化那都是看得见的,公孙瓒不愧为白马将军,这些年一直在边疆与异族人作战,保卫我汉家领土不被侵犯。公孙续接管并州以后,又是致力于让并州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敢问兄长,公孙续这次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驱逐匈奴,夺回河套,安置流民。”张燕红着脸回道。

“不错,安置流民。”张宁又咳嗽了两声:“要是公孙续也像天下其他诸侯那样,对流民采取驱逐的政策,你觉得他还有必要去花这么大精力攻打河套吗?”

“完全没必要。”张燕立马回道:“若是没有流民的问题,他大可以在并州继续积蓄实力,等到兵精粮足之后,他完全可以再慢慢驱逐匈奴人。”

“是啊,这样一来,不仅稳妥,也还能省去不少麻烦,至少,不会有太大风险。”张宁慢慢说道:“可是,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兄长能为我解惑吗?”

“这?”张燕皱着眉头回道:“应该是他惹上了流民这个大包袱,所以他必须这么做。”

“呵呵呵,流民,包袱,呵呵,兄长真会说笑。”张宁毫不忌讳的指责道:“兄长似乎是忘了我父和张牛角将军的教诲了吧,似乎不记得我黄巾军当初起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吧,如果流民是包袱,我父当初为何要扛起这个包袱,而他公孙续,今日又为何要扛起这个包袱。千百年来,匈奴人一直没有放弃要奴役我汉家子弟,多少边疆百姓流落草原,多少将士血洒疆场,为的,不就是要保护好我汉家领土吗?可是,今日,我们黑山军中这么多人,竟然在小小的利益之前,忘了什么叫做民族大义,呵呵,当真是可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