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七十七章

佟佳氏于承乾宫上下调度,指挥宮人皇宫收拾打扫;嫔妃们则开始准备衣服首饰,准备以最好的面貌迎接皇上归来。

宁欢等人这才突然想起来,他们还有个作业没做呢!

去皇庄之时太子说过,要他们一人写一篇文章,皇阿玛要看的!

宁欢:“......”哇的一声哭出来!

她咬着手指绞尽脑汁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还没动身回京的康熙看着太子的折子也在思索,与宁欢不同的是,康熙眉眼舒展,看上去心情非常好。

这次南巡主要是为了视察河道,结果可以说非常不错。靳辅此人非常靠谱,加上水泥加持,河道俨然坚不可摧。

本来就心情愉悦,太子还送来一道八百里加急折子,说宁欢在皇庄培育的玉米产量测出来了,亩产足足有七石!

七石什么概念?同样是皇庄精耕细作的麦子,亩产最高也不过三石,几乎翻了一倍!

根据太子折子上所说,玉米与从前的洋柿子不同,这可是主食!

接到这个折子,康熙哪怕忙着视察河道,也抽出时间唤来伴架的大臣商议。

那折子在众臣之间流传片刻,待所有人都看完,康熙才道:“说说,你们怎么看?”

怎么看?如果这是真的,那便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凭此一物可免受饥饿之苦,皇上凭此一事便可圣名永垂!

可是真的有这么高产的粮食吗?

古往今来,从未有人见过!若非这折子是太子写的,大家只怕就要弹劾五公主胡作非为了。

一片沉默中,纳兰明珠沉吟道:“此事......匪夷所思,奴才以为尚需斟酌。”

什么尚需斟酌,难道太子还能说假话吗?

索额图心里冷笑,上前道:“奴才以为,五公主福运深厚(太皇太后说的),得天独厚(皇上安排了人在身边),既有青霉素和水泥珠玉在前,发现玉米此奇物......未为不可,切不可以疑心而误百姓啊陛下!”

暗指纳兰明珠因为党争而不顾百姓。

纳兰明珠正要辩解,就见康熙若有所思,心里一咯噔,皇上不会对他心生芥蒂吧?

康熙还真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突然被索额图点醒了——宁欢身边有神仙辅导,怎么可能错认玉米。玉米必定是好的!只是他方才心中高兴,竟没想到这茬。

康熙心中有了定论,这个会很快以“继续试种”为结果结束,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现在玉米太少了,不足以全面推广,说是试种,在康熙心中就是初期培育种子。

然而这件事还不算完,康熙盯着太子的折子看了这许久,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按说宁欢屡屡立功,给个爵位本也应当,只是她年纪实在太小......按大清惯例,公主幼时以序齿相称,待到出嫁前才会赐封号爵位。

梁九功拿了点心过来,康熙便问他怎么看。

梁九功弓腰道:“奴才想,这立了功自然就无需按惯例对待了。”

康熙能不知道这个吗?

他叹气道:“可是小五太小,风秀于林,未必是好事。”

“有皇上护着,五公主能出什么事?”

康熙朗笑:“你说的对!”

他下定决心给宁欢爵位,叫随行的礼部官员拟封号来选,盘算着大公主年纪不小了,婚期就在这二三四五年,提前给她封爵,顺便给小五册封。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