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陈余做出了第一个挣扎的手段,南郡有吕氏哲拥兵自治,南郡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只要南郡的吕氏哲造反就能威胁秦国的后腰。尽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尝试一下。

遭遇反扑了啊,陈余对自己成了举世闻名的老不休有些恼怒,吕氏哲一度威胁要组织兵力杀到砀郡找自己算账却是令人欣喜。

天下大乱,一个地方在安静的发展,谁也不想看见这个局面。不怕吕氏哲动,就怕吕氏哲不动,这是很多人的一个共识。

一定不能让吕氏哲安静待在旁边发展,有能力的人开始对吕哲要出兵讨公道的行为大肆宣扬,后面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或许是觉得不够力道,陈余有了第一个举动之后,项氏纠结了大量的贵族散播言论,说吕氏哲已经不甘于潜伏,不但要进军中原也要出兵攻击巴蜀的言论。

吕哲以出兵中原来拒绝,他们就以吕哲要进攻巴蜀的谣言来进行延续,就不相信有那样的言论之后秦国还能继续容忍!

哪怕是现在,吕氏哲邀请豪杰共同出兵中原的事情都还传得沸沸扬扬,而吕哲也真的出兵了,半个月不到就重新拿下衡山郡,大家伙就等着好戏登场了。

终于动了,只要动那就好说,一众人等着看好戏,可是吕哲依然大肆宣扬要出兵讨公道的言论,他的兵锋却止戈于九江郡交界。什么情况,虎头蛇尾吗?他们发现这个由头展开了想象,后面雨季的到来给了一个兵锋停顿的合理解释。

雨季不适合打仗,谁都清楚这一点,但是停顿兵锋归停顿,怎么衡山郡的吕哲所部不是在准备雨季停止后的进军,而是在构筑防御?

像是建造乌龟壳一样,吕哲的部队喜欢修建兵堡,在南郡能够容纳五百人的兵堡处处可见,占领衡山郡之后立刻开始大肆修筑兵堡就不是一个想要在雨季结束后继续进军的样子。

吕哲在募兵,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情况,募集的新军怎么不是派往衡山郡作为进军中原的后续兵力,而是被派往了黔中郡?

南郡的军队在频繁的调动,靠近巴郡、汉中郡、南阳郡的驻军大幅度的增加,难道吕哲是真的想要进攻秦国的腰部?

宣传吕哲要进攻秦国谣言的项氏等人却不那么看了,他们能看出吕哲是在对秦国展开戒备,说明谣言已经达到成效。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项氏真的纠集了二十万的军队,其中有八千是暗地里操练了许久的精锐,十三万是扯起反旗后征募的新丁,余下则是众贵族的武装。

有二十万部队之后,项梁拥立熊心为新楚王,昭告四方之余派出项伯。

项伯身负重要使命四处走动,靠着不错的辩才倒是说服更多的人归附到新楚旗下。他赶到庐江郡,抵达庐江郡之后立刻求见桓楚,不过被晾了很久依然不得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