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社会生产必然会根据需要进行自我的调整,然后……听不懂?”吕哲情不自禁地揉了揉太阳穴:“好吧!你们只需要知道一点,我们因为需要量不多本来只有一家造兵器的,等待需要量提高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第二家造兵器的作坊……因为需要所以发展,现在是卖给了竞争对手一份,但是对手需要的越多,我们造兵器的作坊也会越来越多,而在兵器作坊增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多少投入,建立兵器作坊的本钱都是那些竞争对手在向我们购买的时候提供的。所以,现在他们需要得越多,未来我们的产量就会得到多强的增长。我这么说,可听懂了?”

讲那么一套市场决定经济的论点可能有点复杂,可是现代人谁不清楚美帝是怎么发展起来,还不是靠发战争财!问题是蒯通不是现代人,除了吕哲压根就没有一个现代人,逼的吕哲耐下性子虚构出那么一个国家出来,用还没发生的历史说故事,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总算有人听懂了,更多是半懂不懂!

“那么我们不但要卖还要大卖?”蒯通似乎有点晕懵,他就是没搞明白一点,因为敌军的需求量能增加自己这方的产能不假,可是东西是实实在在的给了敌军啊?

“主上的意思是,现在是难得用他人的财帛来改善各郡内政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各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职能,既是各郡自己的特色,哪怕能一时间壮大敌人,可是对我们的好处更大。同时,我们因为产生加大,生产的数额达到一个量,必然会使得工艺更加完善,还很可能发现新的技术,来提高产能的同时使产品优质化。”萧何说得很轻声,一字一顿,一板一眼,那双眼眸要是能发光,射出来的绝对是激光。

吕哲那个愉快啊,萧何不愧是专职内政的,果然是看得清楚想得透彻。

“……”蒯通转了转眼珠子,实际上他还是半懂不懂的。不过嘛,对内政专才的萧何既然能那么兴奋,他要是还不懂这件事情有天大的好处,那就实在是有负于智者的称号了。

第0552章 讨价还价

现在懂市场经济那一套的压根就没有,吕哲自己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是相当的肤浅,不过并不妨碍用其“形”来达到壮大内政的机会。

事实上吕哲在治下疆域的时候走的是“大天朝”那一套,既是“有控制性的引导规划”。例如南郡本身因为人口众多,有足够的劳力的情况下适合走工业路线,再以相应的农业为辅助;苍梧郡人少地多、矿产多,那么就调去屯田兵走“大农场”建设道路,对于工业也是“大工业”的路线。

只是两年,由官府来根据每个郡自己的优势进行发展引导已经被证明极其有效。同时关于由官府来发布生产任务,对大地主限定每个收获季节收购多少成的粮食,大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进行约定收购,每一户自愿前往官府领取小额的制衣等任务。该类引导型、任务型能够极大限度的增加国力,也能符合官府所需要的发展方向。

产能是需要一再刺激才能增加,内需支撑不了多少时间,转内需为外售才是最正经的发展手段,吕哲一直都在苦恼内需饱和之后治下的产能要遭受打击,现在秦国率先提出战时从吕哲这边购买需要物品,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什么?

当然,吕哲向蒯通等人说得很清楚,不会无限量的出售物品,自家的战备储存也不会放下。

“出售的粮食与收获的粮食比例不能超过四成,那么我们的军粮储备就不会遭受影响。关于兵器的出售,他们战事激烈不会计较兵器的新旧,优先卖掉那些换装下来的青铜兵器,我们的部队则是逐渐换成铁质兵器。皮革、皮毛不贩售原料,而是以成品方式贩卖……”吕哲在滔滔不绝。

任何时候卖原料的利润都是最薄的,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这么干,不然谁不是选择出售成品?

“相信他们会很需要皮甲、金属甲。我们制作一件皮甲从人工到原料的成本价大概是二十个半两,但是卖给他们却至少能卖出五十个半两,这就是一点五倍的利润!”吕哲看向了后面才来的娩杓,接着说:“那等于是每卖出去一件皮甲,我们就能多出一件来。”

娩杓像是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主上说的是。另外因为我们的工匠制作多了,手艺必然就会更加熟练,无形中不但会增快生产速度,连带制作的质量也会越来越上层。”